第477章 帮他一把(第2页)
江宁放下茶杯,一脸正色的说道:“陛下,如今地方官府手中的权力太大了。
就说这次辽饷案,查了这么久,被杀的官员已上千人了,他们敢如此妄为,除了朝中有人,更因山高皇帝远,他们替天子牧守一方,俨然已经成了一方土皇帝。
民间都说‘破家的县令,灭门的知府’,可见地方官员手中权力之大。”
紧接着,江宁又继续说道:“就以一个县令举例来说,一个县令,有县丞、主簿、典史辅佐,处理政务。
下边还有六房,号称‘小六部’,掌祭祀、选拔、征役、收税、刑狱等权,全都直接归县令管理。
若非如今厂卫监管天下,他们怕是能把地方变成国中之国。
所以臣计划逐步削弱地方官府权力,将六房之权收归朝廷,对应六部,这样一来,朝廷才能做到政令畅通,同时也可以加强朝廷对地方的管控力度。”
朱由校闻言,沉思片刻之后,点了点头说道:“江兄,你说得对,地方官员权力太大,才敢鱼肉百姓,这次辽饷案便是给咱们敲了一记警钟。
这事得尽快提上日程,抓紧办。”
江宁闻言,赶忙点头应下。
就在这时,守在殿外的方大锤匆匆走入,跪倒在地奏道:“启禀陛下,户部尚书郭大人求见!”
朱由校颔首道:“宣他进来。”
方大锤领旨而去,片刻后,郭允厚快步进殿,躬身行礼道:“启禀陛下,老臣有要事启奏。”
朱由校见他神色急切,便开口问道:“郭爱卿何事这般火急火燎?
眼下年底将近,各部衙门皆是忙得脚不沾地。
你此时入宫,该不会是出什么大事了吧?”
郭允厚陪笑道:“陛下,老臣是想请旨整顿民间私自借贷之事。
如今民间私借乱象丛生,不仅扰了大明皇家银行的正常营生,还闹出不少官司。
更有甚者,被人诱签阴阳文书,借了高利贷,最后落得家破人亡,实在该管管了。”
朱由校略感疑惑道:“皇家银行的利息,朕是知道的,本就比民间私借低得多,照理说互不干扰才是。”
郭允厚却不肯罢休:“可陛下,那些放印子钱的,盘剥百姓太狠,终究不是好事啊!
朝廷趁机整治一番,也能趁机宣传一下大明皇家银行的借贷政策,做做宣传工作。”
朱由校有些不耐:“这事儿该归刑部管,似乎与你户部无干吧?”
郭允厚脸上闪过一丝尴尬,朱由校瞧着他这模样,没好气道:“有话直说,别弄这些虚的。”
郭允厚这才笑道:“陛下,老臣斗胆问一句,年后朝廷是打算出兵辽东剿除建奴,还是南下整治江南士绅?”
听到这话,朱由校脸色微沉,冷冷盯着郭允厚说道:“此事日后再议。
如今朝廷刚有好转,当务之急是恢复民生经济。”
一旁的江宁算是看明白了,这老郭是准备打击同行了,又在盘算年后的动向,想趁机给国库捞一笔。
郭允厚见朱由校语气转冷,知道自己心急了,赶忙请罪。
朱由校站起身,正色道:“攘外必先安内。
江南那些人如今看着安分,背地里却是小动作没断,可朝廷现在最缺的是时间,不能多生事端。
你也别整天胡思乱想了,先把户部的事情做好就行了。
前几日钦天监来报,今年入冬北方比去年冷得多,明年北方恐怕会有灾情,户部得早做准备。”
郭允厚闻言,赶忙开口道:“陛下放心,如今国库存银近一万万银元,黄金五十八万六千余四百五十三两。
京城、天津、通州等地粮仓存粮八百七十五万余石,真若发生遇灾,随时能支应赈灾。”
朱由校听完之后,满意的点了点头,又问道:“郭爱卿呀,你在河南忙活大半年,收获如何?”
郭允厚瞬间脸色一变,满脸委屈的说道:“回陛下,臣忙活了大半年,也没多少进项,勉强够给同僚们年底添些俸禄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