禁卫军哈拉和林

第282章 会见孙再芝(第2页)

 

兰方舟为三人送上热茶,然后悄无声息地退出接待室,轻轻地关上门。

 

孙再芝、黄兴、宋教仁,注意到接待室的三个角落里,架着三台电影机,镜头对着他们和戈辉。

 

戈辉坐定后,继续说道:“治理一个国家,光有新想法是不够的,每个国家都有自己的国情,把外国的东西直接拿过来用,我敢说,百分之一百水土不服,所以需要本土化改造。”

 

孙再芝、黄兴、宋教仁,同时点头,因为戈辉说的确实有道理。

 

“所以需要你们在国内有执政经验,丰富的执政经验,深刻认识国情。”戈辉继续道:“我,给你们提供这样的机会。”

 

“为什么?你自己来做不是更好?我觉得你更加合适,毕竟,这里是你一手打造出来的。这里的百姓更加信任你,到目前为止,你做的无可挑剔,整个大清国,没有人比你做的更好。”孙再芝说道。

 

戈辉直接摇头,然后说道:“我没这个想法,也没这个精力,我的理想是恢复大清昔日的领土,那是我大清亿兆百姓的生存空间,我能做到这些,就对得起自己来人间趟了,这是我的执念。”

 

戈辉停顿了一下,见面前的三人没有接话的意思,于是继续说道:“我大清是有能人的,比我优秀的人很多,我取得今天的成就,不过是恰逢其时,刚好站在了时代的风口上罢了,并不是我有多优秀。”

 

孙再芝、黄兴、宋教仁,认真地听着,也在快速地思考着。

 

戈辉继续讲:“特区的发展,需要所有人共同努力,我的决定不一定都是正确的,今天正确的决定,不等于几年或者十几年后也是正确的。只有群策群立,集思广益才能管理好特区,才能长远。我想要的不是现在,不是几年后,而是一个甲子之后,一个世纪之后,光靠我一个人行吗?显然不行,所以我需要更多的优秀的人加入进来,比如说你们。”

 

孙再芝、黄兴、宋教仁,用异样的眼光看着戈辉,不理解,真的不理解,握在手心里的东西,居然要让给别人。扪心自问,换作自己会吗?不会,决不会,但是,戈辉为什么要这样?

 

戈辉继续道:“今年8月份,特区成立两周年大会上,成立常设特区议会,成立特区行政院,届时会有20人组成的最高管理委员会,我确定三位是委员之一,孙先生能不能是行政长官,我不确定,需要您自己努力。”

 

“那你是什么?”宋教仁问道。

 

“我是总督,掌握着绝对的军权,高于行政长官,高于行政院,高于特区议会。我有一票否决权,特区必须在我制定的框架内运行。”戈辉肯定地说道。

 

“你制定的框架?”孙再芝问道:“什么样的框架?”

“我有五个坚持”戈辉直接说道:“坚持发展工业化不动摇,坚持抓好军队建设不动摇,坚持发展农业生产不动摇,坚持发展教育事业不动摇,坚持修公路修铁路不动摇。”

 

“还有三个契合”戈辉继续讲:“契合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契合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契合全特区百姓的根本利益。”

 

“最后,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方式,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戈辉总结道:“只要是在这个框架内的任何政令,我都支持,否则一票否决。”

 

孙再芝、黄兴、宋教仁,陷入沉思之中。不得不说,戈辉想的非常全面,可以大胆的想象,在这个框架内发展的特区,一定是越来越好,未来不可限量。

 

戈辉强调:“我必须保持特区的绝对稳定,保证特区这条大船向我希望的方向前进,不允许有任何意外发生。”

 

“如果你真的言行合一,这条大船真的很让人向往啊!”宋教仁感慨道。

 

“我不是大独裁者,也不想做那样的人,独裁的时代过去了,即便是皇帝,也做不到真正的独裁,而我的一票否决,也只是不想大船偏航。”戈辉认真地说道。

 

“不得不说,我真的想上船了。”孙再芝微笑着说道。

 

“你们在这条大船上,学习如何治国理政,不断丰富自己的执政经验,实现除了军权以外的一切梦想,包括成立自己的团体或者组织,比如你们的中国同盟会,我还保证你们去留自由。”戈辉说道。

 

“你是说,我们可以在这里发展中国同盟会?”孙再芝惊讶地问道。

 

戈辉重重地点头:“是的,没错,我的特区允许成立有执政诉求的团体或组织,这也是特区未来的发展方向,欧美的制度不是最好的,但有很多可取之处,师夷长技,也包括制度。”

 

孙再芝、黄兴、宋教仁,内心狂喜,没想到戈辉的思想居然如此开放、激进。

 

“除了我们,别人还有谁?”黄兴问道:“我相信你不光邀请了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