禁卫军哈拉和林

第299章 权民阵线(第2页)

 

书同文、黄明礼、夏洛,三人原名书嘎子、黄二狗、夏大牛,他们三人都是禁卫军最早的三百六十四人之一,名字还是参军时现场改的,虽然大字不识一个,但是形象非常正面,最重要的是忠诚,执行命令彻底,从来不打折扣。

 

他们三人当初不识字,是清朝国情造成的,并不是他们不想识字。从军后,一直在努力识字,回到震妖峰当教官之后,更有时间学习了,而且进步很大。到现在虽然不具备进京赶考的实力,但是读书看报写报告已经完全没问题了。

 

今年二月份,戈辉决定在特区两周年大会上,大胆尝试管理制度改革,仿效西方制度,成立常设特区议会,成立特区行政院,用特区作试验田,让有意参与特区制度改革的组织和个人,参与特区治理。

 

戈辉授意,王超辉安排可靠的人,秘密成立权民阵线,代表军方参与特区治理。禁卫军最初的三百六十四人显然是最可靠的人选,可以不优秀,但必须可靠。不会做事,有人指导,如果不可靠,那就不好办了,因为从表面上看不出来,需要长时间的观察,所以,可靠是第一位的,必须可靠,其他的可以花时间培养。相信,只要有平台,给机会,人不傻,结果肯定不会差。

 

权民阵线,是戈辉反复思考之后,确定的去军方化名称,以挂羊头,卖狗肉的方式,代表军方,参与特区治理。

 

权民阵线的施政方针是:权为民用,权自民生,权在人民。

 

权为民用,即权力是为人民服务的;权自民生,即权力是从人民中间产生的;权在人民,即权力掌握在人民手中。

“有资格参与特区治理的组织,有几个?”戈辉问道。

 

王超辉答道:“一共剩下五个,分别是:清国同仁会、特区商会、农工联合会、卡米耐斯特,还有我们的权民阵线。最多时多达十七个,差不多都是因为没有完整的组织架构、具体的规章制度、合理且持续的资金来源、明确的施政纲领,以及有固定收入的成员少于两百人,最后没有通过复审,失去了资格。”

 

清国同仁会:孙再芝、黄星、宋孝仁等,这是戈辉请过来的。

 

特区商会:孙翰林、李成合、张紫云,这也是在戈辉提醒之下,成立的。

 

农工联合会:卓越、陶宇、张群岭等,这个是自发的,靠他们敏锐的政治嗅觉,自发成立的,不但有完整的组织架构、具体的规章制度、合理且持续的资金来源、明确的施政纲领,而且有固定收入的成员居然超过两千人,简直匪夷所思。

 

卡米耐斯特:陈怀宁、房志武、吴首依等,戈辉请来的,原名岳王会(清末,确有其名),最近正式更名为现在的名字。

 

“北京朝廷那边呢?”戈辉又问:“上次陛下来朝阳,还特意和我确认了这个事儿。”

 

王超辉笑了,说道:“朝廷现在的主要精力是立宪,重点不在我们这里。”

 

“这我知道,也一直在关注。”戈辉说道:“光绪陛下在挖自己的统治基础,立宪成功之时,就是爱新觉罗家族失去权力之日。”

 

“光绪陛下指定庆亲王奕匡、载洵贝勒、大学士张翼代表朝廷,要求直接进入行政院。”王超辉说道。

 

“可以,皇帝的面子还是要给的。”戈辉淡淡地说道:“就是不知道,他的皇帝还能当多久。”

 

“立宪,不是皇朝永续吗?”王超辉不解道。

 

“立宪,皇朝永续,那是外国,不是清国。”戈辉放下筷子,惬意地靠在椅背上,继续说道:“清国,就没有立宪的土壤,光绪的下场就是周天子。”

 

“图啥呢?皇权在手不好吗?”王超辉感叹道:“立宪就是让出权力,朝廷不行,我们就行吗?”

 

“我们不一样”戈辉直接说道:“朝廷是被迫的让出权力,我们是主动分享权力。‘让出’和‘分享’不一样,‘让出’你可以理解成‘放弃’,‘分享’是权力还在我的手中,只是允许你也‘品尝’一下权力的味道。”

 

王超辉慢慢地咀嚼着口中的食物,一边思考着“让出”和“分享”的区别。

 

戈辉继续道:“以军方为主导的北方经济特区,极有可能会走上一条歧路,甚至是一条不归路。”

 

王超辉一脸吃惊的表情:“怎么可能?我们现在不是做的很好吗?眼看着越来越好。”

 

“不要觉得我危言耸听”戈辉无法用后世的北棒国和苏熊国来举例,只能进一步解释道:“军队,最擅长的是破坏,而不是建设。你觉得我们之前做的很好,那是因为特区发展初期事情少,还因为我们一直在打仗,战争时期一切为打仗让路,很多问题被掩盖了,或者被迫放下了。”

 

王超辉点头道:“这一点我承认,一切为打仗让路,确实有很多人为此做出了让步。”

 

戈辉继续道:“现在,虽然外部压力依然存在,但总体上和平了,那些被掩盖的,被迫放下的,你还能当做不存在吗?战场上的斗争是你死我活,明显的敌对双方。和平环境下的斗争,分不清敌我,也不会一直是敌我,都是在不断转化的,朝秦暮楚,城头变幻大王旗,都是正常现象,更不要说那些看戏的趁机从中渔利,复杂得难以想象。而这一切,我们不能当看客,我们必须下场参与斗争。”最后把问题抛给王超辉:“你说难不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