禁卫军哈拉和林

第322章 对话孙再芝(第2页)

 

孙再芝不禁露出一副原来如此的表情,看来钱已经不是最大的问题了。

 

“有一个很有意思的情况。”戈辉又道:“北京朝廷一直担心的白银外流问题,却从来没有出现,因为大清的白银价值较高,不但没有外流,反而让全世界的白银都在流向大清。到目前为止,我们几乎把世界上绝大部分的白银都吸引到清国来了。”

 

“我还告诉你”戈辉补充道:“特区储备银行,一直在国际市场上大量收购现货白银,趁着银价大跌,疯狂扫货。”

 

“为什么呀?”孙再芝疑惑,马上又道:“事实上,我一直在考虑特区要不要也拥抱金本位,因为欧美列强都是金本位,我们用白银很吃亏。”

 

听了孙再芝的话,戈辉摇头加摆手,直接说道:“不行,绝对不行,坚决不可以。我们的确在追赶他们,但这不等于一切都向他们看齐,即便他们是对的,只要不适合我们,我们就没有必要学习。”

 

“再说……”戈辉想了一下,又道:“银价下跌代表我们生产的东西便宜了,有利出口,能大量消化我们的产能,这是好事情。”

 

孙再芝轻轻点头,但没有说话的意思,他摆出一副静等下文的意思。

 

见孙再芝不说话,戈辉就继续讲:“还有,黄金的稀缺性决定了,金本位不能长久。白银才是真正的货币之王,老祖宗严选,绝对错不了。但黄金并不是不重要,依然非常重要,所以我们特区实行金银双本位+物资本位。以白银为主,物资为辅,黄金做压舱石。”

 

孙再芝尽管不理解,或者说有自己的想法,但没有再说什么,毕竟此时此刻不是深入讨论这个问题的时候。

 

“大家上午好!”扬声器里传来一个女人的声音,也吸引了所有人的注意。身着官营农场工装夹克的陈妮儿昂首站在电动话筒前:“我是陈妮儿,是官营农场飞机项目的总监督。”抬手举过肩头,手指指向身后:“我身后的两架飞机,是我全程监督、制造、改进的,这也是我今天站在这里,为大家介绍的原因。”

 

等了几秒钟后,扬声器里传出了德语翻译,虽然不连贯,但没有翻译错误。显然这是为德国人准备的,事实上,今天的公开试飞,也是专门为德国人准备的。

 

陈妮儿继续说道:“这一胖一瘦两架飞机,胖的是运输机——运-1,瘦的是歼击机——歼-1。今天是运-1的第七次试飞,歼-1的第11次试飞,也是两型飞机的第一次公开试飞。两型飞机的技术特点我就不介绍了,不论是看热闹,还是看门道,最重要的是要先飞起来才行。”

 

随着陈妮的停顿,扬声器里传出来磕磕绊绊的德语翻译,德国专家的小群体中,还传出了低笑,但绝不是嘲笑,因为表情里看不出一丁点嘲笑的意味。

 

陈妮儿直接下令:“废话不多说,准备试飞。”

 

这句话不用翻译,这么短,意思显而易见。听完德语翻译,德国专家们露出了果然如此或拭目以待的表情。

 

运-1和歼-1,一前一后停在简单平整的土质跑道上,运-1的发动机启动,嘶吼,黑烟阵阵,四叶螺旋桨越转越快,飞机开始向前滑动,越来越快,大约跑出两百多米,两个前轮一个后轮先后离地,真的飞起来了。

 

人群中爆发掌声,那些来看热闹的人在鼓掌,特区能自己制造飞机,当然值得鼓掌了。

 

那些能看出门道的德国专家也在鼓掌,因为这是他们看到的完成度最高的飞机,超过了欧美主要列强正在研发制造的所有飞机。

 

运-1起飞后,歼-1的也启动了,两叶螺旋桨高速转动,开始滑行,越来越快,两个前轮和一个后轮先后离地,成功起飞。

 

更加热烈的掌声在人群中爆发,不论是看热闹的,还是能看出门道的,都在用力的鼓掌。

要知道,1903年12月17日,美国的莱特兄弟首次试飞了世界上第一架飞机——飞行者一号。到今天1906年11月27日,过去了还不到三年。欧美列强的飞机都还只是框架,很多还需要从山坡上向下滑行,摸索操控方法,但是此时此刻,视线里的飞机,正在天空中飞行,规规矩矩地转圈。事实上,能规规矩矩地转圈已经非常非常难得了。

 

17分31秒,运-1的两个前轮触地,平稳降落。21分15秒,歼-1的两个前轮触地,平稳降落。应该还可以继续飞行,但是试飞员为了安全起见,见好就收,提前降落,真的不敢对far-1.14型活塞式发动机指望太多。

 

三个方向,三架电影机的镜头里,人群涌向飞机,包围了飞机,触摸飞机,有些人甚至把脸贴在飞机上。有些人特意走到电影机正前方,希望能让自己走进镜头,留下珍贵的影象,既然不允许拍照,就只能多往电影机的镜头里凑一凑了。

 

德国军工专家们更是主动站成三排,强烈要求把他们拍进去,对他们来说,这是一个见证历史的时刻。

 

孙再芝等20人管理团队也站成一排,等着电影机把他们拍进去,能在特区自己制造的飞机前留下纪念,也是无比自豪的事情。

 

戈辉并没有掺和,和陈妮儿、刘文涛两口子站在一起,远远地看着,有一句没一句的聊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