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4章 战端再起(第2页)
“责巴别都(为了赢),乌拉,责巴别都,乌拉……”20万人山呼海啸。
“我的命令很简单,拿下清国东北,控制中东铁路全线,救回远东军战俘。”尼古拉二世大吼。
“拿下清国东北,乌拉,拿下清国东北,乌拉……”20万人继续山呼海啸。
尼古拉二世从梯子上爬下火车头,将一份签署好的任命书,交给了此次远征军司令布鲁西洛夫,严肃地说道:“不要让我失望。”
“责巴别都(为了赢)”布鲁西洛夫郑重敬礼,语气铿锵坚定,消瘦的脸颊,满是坚毅之色。
布鲁西洛夫一年前刚刚就任禁卫骑兵第二师师长。以他此时的资历根本无法胜任远征军司令官一职,但是尼古拉二世现在不相信那些老头子,他要提拔年轻人。虽然54岁的布鲁西洛夫已经不年轻了,但是相对那些自以为是的老头子们,布鲁西洛夫就是小伙子,正是年富力强,心思沉稳的年纪。
再说一下,后世的布鲁西洛夫是一位极具才华并恪尽职守的指挥官,他总是精心计划其进攻行动并力求出敌不意。他是s1赛季中最为成功的统帅之一,他曾创造了以一点为主、多点同时突破(也就是多点不规则联合渗透),使敌军预备队难以向主要方向机动的新战法。他具有进步的思想观念和深厚的爱国主义精神,这使他能在战后和布尔什维克一起工作。
给布鲁西洛夫这么多笔墨,就是想给禁卫军找一个能打硬仗的对手,是禁卫军未来十年的宿命之敌,也是最好的磨刀石。
禁卫军虽然全面装备了半自动化武器,也打赢了很多硬仗,但是距离无敌还差两万五千里。
接受命令的布鲁西洛夫,并没有立即行动,而是全面了解了一下全体远征军的构成,集合全体营级及以上军官,开了一个集体会议,他要认人,也让别人认识他。他讲了自己的喜好,也说了自己反感什么,强调了执行命令必须彻底,否则他亲自问责,他不管谁背后站着谁,该枪毙就枪毙,该免职就免职,谁让他不好过,他就让谁过不好,他只对尼古拉二世陛下负责,他只追求胜利。
同时他命令自己带来的禁卫骑兵第2师(这是沙俄的禁卫骑兵,同名了,没办法,人家就叫这个名字,改不了),向满洲里方向侦察敌情,遇到敌人,勇敢决策,能战则战,不能战则退。
七天后,也就是5月10日,10万沙俄远征军停在距离国境线三十公里的位置,举起望远镜,就能看到正在远处侦察的清国禁卫军骑兵,正在和己方的禁卫骑兵2师的骑兵,玩你追我逃的游戏。
事实上,禁卫军早就知道,沙俄人来了。过去的一整年,沙俄人一直在向伊尔库茨克运兵,禁卫军从未干涉,但侦察监视从未停止,时刻掌握着沙俄人的动向。20万沙俄军人,显然不是来种地的,如此寒冷的地方,根本种不出粮食。
(出于某种不明原因,禁卫军并未如计划中的那样破坏贝加尔湖段西伯利亚大铁路。)
这一年来禁卫军也没闲着,总参测绘局的人一直在测绘1000:1的地形图,个别地区更是500:1的精确测绘。近处的在禁卫军的保护下测绘,远处的在修罗特战队的保护下测绘,各别地区,由受过培训的修罗特战队的特种兵负责测绘。
这一年来,禁卫军走遍了沙俄控制区的山山水水,沟沟坎坎,没有放过任何一个相对高度超过50米的山坡,没有落下任何一个面积接近0.5平方公里的小湖泊,无数张1000:1和500:1的精确地形图,拼成了妖娆的万里江山。
指挥部设在满洲里的禁卫7、8、9师,早就等的迫不及待了,为了今天,他们已经默默准备一年了。与沙俄人的战火,最好由沙俄人自己点燃,这样在国际上吵架,禁卫军腰杆子更硬实。
禁卫7师代师长哈梓钢(原副师长)、代政委何晟(原副政委)、代参谋长张鼎立(原副参谋长)。
禁卫8师代师长章若宇(原副师长)、代政委邓估函(原副政委)、代参谋长朱子巍(原副参谋长)。
禁卫9师代师长萧明谦(原副师长)、代政委周朋友(原副政委)、代参谋长尚劲涛(原副参谋长。)
为什么都是“代”,因为“正职”都去朝阳陆军讲武堂回炉了。这才让这些原来的“副职”有机会担纲“正职”,他们有至少两年几个月的时间好好表现,实践自己的作战思想,指挥风格。
禁卫军与沙俄远征军的第一战,也在这一天打响,在满洲里边境线外十公里处,战况并不激烈,双方都是试探性进攻。(战场在沙俄境内,禁卫军不想破坏呼伦贝尔草原)
禁卫军与沙俄开战的消息,登在了5月11日《特区日报》《特区商报》(原东北商报)《禁卫军报》的头版头条上,震惊特区,震惊世界。
特区日报上写的明白,是沙俄军队主动进攻的,禁卫军是自卫反击。
沙俄一方也承认了,确实是沙俄先开火的,沙俄要求禁卫军立即释放原沙俄远东军战俘,否则沙俄军队将重新占领东北全境。
两国再次开战的消息,直接淹没了从五月一日就开始预热的第二届特区城市足球联赛。
从报纸到广播电台,从特区政府,到坊间,话题三句不离禁卫军与沙俄的战争。面对沙俄的主力军团,禁卫军还能像以往一样打赢战争吗?很多人变得不那么自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