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9章 剑齿虎
戈辉也很快知道了沟通结果,毕竟他在六楼,锡良在七楼。但对这样的事情,他只需要知道结果就行了,对于锡良采用什么方式的外交,他早就不关心了,随老头折腾,他开心就好。
戈辉一直认为,只要你足够强大,你就不需要外交。只有实力不行,才需要向外交朋友,拉关系,因你无法独立应对外部威胁。
美国从建国之初就没有设立外交部,说明美国有一颗天生的强者之心,天生觉得不需要外交,所以一直没有设立外交部。国务卿承担了一部分外交任务,但国务卿本身不是外交官,是美国总统的助手。(别查百度,百度说的不算,野史更敢说真话)
所以当兰方舟把七楼送来的报告交到他手中的时候,他也只是展开上下扫了一眼就合上了,随手递还给了兰方舟。
戈辉简单收拾了一下,示意兰方舟出发,去北风汽车制造厂。
6月1日的北风厂和平时没什么两样,但是当戈辉的龙旗车队驶进北风厂大门的时候,内部的警戒瞬间达到了最高级。
车停稳后,北风厂的陈玉锡,以及禁卫军与德方的主要研发人员,已经列队迎接了。
德方的研发人员已经习惯了北方特区的排场,特别是让他们深深敬重的戈辉。
陈玉锡帮戈辉拉开车门,其实他也不确定戈辉在哪一辆车里,只是因为这辆车在他正前方。他猜对了,戈辉刚好在这辆车里。
“准备的怎么样了?”戈辉下车就问。
“流水线暂时止装配,就差几步,不到半小时的时间。”陈玉锡说道:“保证让司令看着第一辆车下线。”
“很好”戈辉说着,看向等候他的其他人,发现宁远和邱千城也在人群中,向他轻轻抬手。戈辉把手伸向那些研发人员,与他们一一握手,一个不落:“诸位辛苦了,是你们在推动着北方特区与德国汽车工业的进步,谢谢你们,辛苦了!”
戈辉握完手,轻捶了一下宁远胸口:“来的挺早啊!”
“新车下线,当然要过来看看。”宁远说着,指挥陈玉锡,直接去车间。(陈玉锡最初就是从总参派到风神战术卡车研发基地的驻厂监督。)
陈玉锡前边带路,戈辉、宁远在众人簇拥下来到流水线出口,随着陈玉锡的手势,流水线再次动了起来。
“介绍一下车的情况,反正还有时间。”戈辉说道。
陈玉锡主动介绍道:“剑齿虎越野车,正式名称是:剑齿虎高机动多用途重型轮式移动载具,2吨和3吨级(载重),分A、B、C、d四个型号。”
“剑齿虎A是指挥官型,2吨级4x4全轮驱动,四轮独立悬架,主要担负保护我军高级指挥官的出行安全,全车加挂防弹装甲。车长165寸(5280毫米),宽70寸(2240毫米)。”
“剑齿虎B是突击型,2吨级4x4全轮驱动,四轮独立悬架,车顶加设了机枪基座,全车重要部位加挂了防弹装甲,两块前挡风可以分别放倒,方便正面射击。溜背式设计,尽可能的减少了被弹面。车长165寸(5280毫米),宽70寸(2240毫米)”
“剑齿虎C是装甲运兵型,3吨级6x6全轮驱动,发动机中置,悬架直接参考风神战术卡车,加长车身达到200寸(6400毫米),宽70寸(2240毫米),左右双开的后门,可以迅速装下一整班12名全幅武装的士兵。车顶还增设两个机枪基座,不论是突击还是撤退,它的攻击力和防护性都毋庸置疑。同时也是禁卫军向轮式装甲车设计的一次伟大尝试。”
“剑齿虎d战场运输型,3吨级6x6全轮驱动,发动机中置,悬架直接参考风神战术卡车,这个是后来新增的型号,全车更像是敞篷皮卡车,但是车身上有驾驶舱框架,方便手扶和抓握。加长车身达到200寸(6400毫米),宽70寸(2240毫米),除了最前排驾驶席是向前的座位,后面都是相对而坐的两排。不论是坐人还是运货都非常方便,只是不防子弹。”
“四种型号都采用直列6缸鲁式机械增压柴油发动机,排量6.6升,220匹马力。A、B两型最高车速都达到90公里每小时,C、d两型最高车速80公里每小时。”
“剑齿虎A、B在相同的底盘之上建造。底盘采用狭窄的双水滴形设计,前后端形成锥形,使车身可以横跨驱动装置。用5条横梁支撑主纵向通道;特别加固了前横梁。前保险杠为安装绞盘做了加固。后保险杠和一个牵引枢纽固定在车后方的横梁上;以改善离去角。绞盘只针对B型,A型没有绞盘。”
“剑齿虎C、d,底盘参考了风神战术卡车底盘,六轮驱动,机动性能和通过性能都很优秀,特别是d型,非常适合做为小股部队的快速移动载具。其实它和C型是一样的,只是外观不一样,它虽然没有C型安全,但它更方便,上下方便,射击方便,如果需要,它能立即化身一只刺猬,能360度无死角的射击。”
“目前,A、B、C三个型号的原型车都经过了近1年的测试,在努鲁尔虎山简易公路上疯跑一年,不断的发现问题,不断的解决问题,虽然不能保证绝对不出问题,但是只要定期检修,每一万公里的故障率已经降到极低的水平了。至于d型,只是将C型去掉了封闭式座舱,变成敞篷的,就像枭龙B型一样(德国人来了以后,为了让德国人尽快习惯和理解,取消了甲、乙、丙的叫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