禁卫军哈拉和林

第361章 赵尔沣求助(第3页)

看到赵尔沣愣神,戈辉轻声提醒道:“赵大人请。”

“从昨天到现在,我一直处于震惊之中,一度怀疑我来错了地方。”赵尔沣感慨道。

“发展才是硬道理,只要把钱花在刀刃上,就会是现在的样子。”戈辉说道。

把钱花在刀刃上?朝廷什么时候才能把钱花在刀刃上呢?花在刀把上还差不多,甚至是刀鞘上。

赵尔沣跟着戈辉,很快来到为他准备的顶级套房。

落座后,戈辉告诉赵尔沣:“这是为赵大人准备的,24小时的服务,随叫随到,也不需要大人支付费用。”

“那就谢过戈大人了”赵尔沣拱手道。

“赵大人替国家守住了西藏,戈辉尽地主之宜是应该的。”戈辉诚恳地说道。

戈辉主动提西藏,赵尔沣立即明白了戈辉的意思,于是说道:“我是来求助戈大人的。”

戈辉没有说话,而是抬手示意赵尔沣继续讲。

赵尔沣继续道:“今年3月,我接任驻藏大臣以来,英国人在西藏动作不断,挑衅行为越来越多,增兵意图明显。印度兵的武器极为精良,皆为李氏快枪(7.7毫米口径的李-恩菲尔德步枪),我军武器明显落后,就连八八式步枪(老套筒、汉阳造)都只是少量装备,大部分都是大刀和长矛,形势对我极为不利。一旦冲突,我军有可能吃大亏。”说到这里,赵尔沣长叹一声:“我向朝廷要枪要炮,朝廷说要编练新军,让我先与英国人周旋一二。”

赵尔沣摊手激动道:“英国人的枪口快怼到我鼻尖上了,怎么周旋?”叹口气,无奈道:“没办法,我来这里向戈大人求助一二。”

“赵大人有多少兵?”戈辉问道。

“5万绿营”赵尔沣坦言道:“但也不是传统的绿营,属于地方武装。”

绿营兵,主要由汉族组成?,以明朝降军为基础改编,士兵多为世袭汉籍。仿明军卫所制,按省分防,以步兵为主,直属兵部管理,受总督、巡抚节制。承担地方防务、平叛及漕运水利等日常任务,康熙后逐步取代八旗成为主要作战力量。武器以冷兵器为主,火器使用受严格限制,部分攻坚作战需依赖八旗支援。??

八旗兵与绿营兵在清朝末期已逐渐丧失战斗力,但绿营作为地方性武装力量仍被用于维护地方稳定。赵尔丰署理川滇边务期间,镇压叛乱、维护边疆稳定等军事行动主要依赖地方性军事组织,虽属绿营,但不是传统的绿营。??

“我可以帮赵大人,帮赵大人,就是帮国家,戈辉义不容辞。”戈辉说道:“但是,我是有条件的。”

赵尔沣没想到戈辉这么痛快答应了,于是说道:“只要不违背朝廷,什么条件我都愿意答应。”

“我给赵大人两个师三万人的装备,条件是赵大人要攻入印度,拿走恒河以北。”戈辉说道。

“三万人的装备?恒河以北?”赵尔沣震惊了:“你想干什么?”

“英国人在干什么?来而不往非礼也,以彼之道,还施彼身,就这么简单。”戈辉淡淡地说道。

嘶——赵尔沣一时间不知道说什么好,不但要赶走英国人,还是抢英国的人地方。

“进攻,才是最好的防御。有些国家天生贱种,你不上皮鞭,他就敢上房揭瓦。赶走一次,他们还会再来。为了以防万一,就先占他的地方。”戈辉幽幽道:“只有自己化身贼匪,才不用再防贼匪,只有走英国人的路,让英国人无路可走。”

“三万人的装备什么时候到?”赵尔沣咬牙说道:“只要英国人的借口给够了,我就去恒河看看。”

“赵大人错了”戈辉摇头,立即纠正道:“不是人家打上门来了,你才过去。不是这样的,你不需要借口,直接过去,沿着恒河画条线,叫赵尔沣线,你画的,画了就要去。”

额?这泥玛是什么道理?还我画的,赵尔沣线,我勒个去,这话太疯狂,但是听着怎么这么让人提气呢!

戈辉抱着肩膀,靠在沙发上,看着眼前蓝色长衫阴阳头的瘦老头,满脸狐疑和纠结的样子还挺可爱。

“我是担心皇上那边……”赵尔沣迟疑道。

“皇上,已经不是以前的皇上了,大清已经不是以前的大清了。”戈辉说道:“朝廷收回毫境傲,收回外国租界,就是最好的例证,赵大人多走几步,代表老旗人的进取精神又回来了。”

老旗人的进取精神?赵尔沣反复咀嚼着这句话,然后六十多岁的老头,觉得自己又行了,年轻时的雄心壮志似乎又回来了。

“干了,行他们来,就行我过去。”赵尔沣越想越有理,这次朝阳之行,来对了。

“我的人不会送到四川,需要大人的兵到大散关接货。”戈辉说道。

“没问题,我会派人在大散关等候。”赵尔沣说道。

戈辉又摇头:“人派少了不够,选派三万精锐过来,直接接收,就地分发装备。还有炮,我会派教官随行指导。高原作战,还有很多需要注意的地方。还会派一支医疗队,带着药品一起过去。”

“太好了!太周到了!”赵尔沣高兴得连拍三下大腿:“疾风知劲草,板荡识诚臣,戈大人一心为朝廷,请受赵尔沣一拜。”说着,起身便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