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2章 神力(第3页)

 少年随父投身戎马生涯,精通射箭武艺,熟知军事韬略且屡次贡献卓着功劳;

 在家学渊源滋养下他的枪法技艺冠绝全军堪称一绝。

 虽说此刻因为年纪尚浅关系,在众多闪耀星河中的洪武年代还不算显山露水属于新兴之星。

 但随后的靖难战役期间充分展现了自身的光辉;冲锋在前、勇猛顽强。

 多番救场转败为胜率南军成功抵御朱棣攻势,差点击擒朱棣本身。

 其子孙更曾一度射破朱棣铠甲致其濒临生命危机,要不是朱允炆那一句避免自己落下诛叔恶名的话阻拦下来……

 倘若不是运气好,朱棣恐怕当场就要命丧剑下了!

 可偏偏,朱允炆的真实想法是希望直接在战场上除了朱棣,省得擒回来让他左右为难。

 只因他一贯标榜仁义,表面功夫做足了孝悌名声。

 手下的将士又怎会知晓背后的玄机呢?还以为朱允炆真有饶过朱棣的意思。

 这才造就了朱棣屡次虎口脱险,最终转败为胜的奇迹。

 不过从瞿能父子的表现来看,其英勇善战确实名不虚传。

 否则老朱也不可能特意将他们安排给朱允炆。

 瞿家父子显然也没有辜负太祖厚望,始终忠心如一。

 直到最后宁死不降,全家族尽皆战死沙场。

 真正做到了满门忠烈、为国尽忠!

 即便后来朱棣登基称帝,也对瞿家的忠勇事迹赞赏有加。

 特意下旨妥善安葬,并将瞿氏一门事迹广而告之天下,以彰忠勇。

 再说平安这个人,也是靖难之役中的知名猛将。

 曾数次击败朱棣军队,斩杀不少朱棣的心腹将领。

 值得一提的是,平安还有养子身份,深受朱元璋倚重器用。

 等到靖难后期被俘后,

 朱棣还感叹说,先帝培养的武士只剩平安一个了。

 足以见两人确为不可多得的良将!

 若非如此,也难入老朱法眼,并且专门交给朱允炆使用。

 可惜如今却被朱橞抢了先机。

 念及此处,朱

 此时,淮西众将面对老朱的决定,并没有多做考虑。

 甚至内心还暗自幸灾乐祸。

 在他们看来,蓝玉对付一个小孩自然是手到擒来。

 而瞿能与平安调入骠骑卫这件事,和他们的关系并不密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