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6章 四分五裂(第3页)

 小晴安静地听着十一述说。

 对方话中的东西她懂,但她想的却是另一个问题。

 眼下饺子坡生产队虽然红薯的确是丰收了,但别忘了,那饺子坡生产队里原本就有那么多难民,那么多张嘴需要吃饭。

 早期因为生产队那边需要先开荒再播种,所以赶上夏种时间的第一批红薯田并不多。

 除去饺子坡生产队里面工人自己吃的口粮,盈余真的不算多。

 当然,这些不是主要问题,毕竟只要有钱,还是能收到粮食的。

 还有一个问题就是,饺子坡生产队建立时间太短,扩张得又极快,第一批管理人员还是猴子底下那一百多名小弟。

 如今底下工作出色品质优良的工人提拔晋升成为低级管理人员,猴子那些小弟顺理成章的就“升官”成为中层高层,但领导班底、管理人员力量还是太过薄弱了。

 有经验管理那些难民的并不多。

 真要到鹿省弄一个生产队,肯定是要从这边饺子坡生产队抽调一套领导班底的。

 再由这一套领导班底为框架成立新的生产队,原本的饺子坡生产队就是以猴子的班底成框架的。

 如今不仅缺干部,这些干部业务上还在摸索阶段,太生疏。

 如果再等几个月,红薯再种一茬,等到下一波红薯成熟,不仅赈灾的物资更充分,那些领导干部的管理能力也得到一段时间的锻炼,业务上也更熟悉。

 再等一段时间,无疑是更稳妥的。

 但她却没将这个想法说出来。

 因为她知道,等待的这几个月,理性上来说,是等待新一轮的红薯成熟,等待管理人员准备充分。

 但对于那些等待救灾的难民们来说,这几个月的时间可不好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