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5章 新政(第2页)

 任何百姓都可前往言路司提出建议,由专职官员记录在案。

 地方言路司初选后,将可行之策呈送京城总司,再由朝中重臣审阅。

 每月朔望日,皇帝亲自主持"纳言朝会",与百官共议民间良策。

 短短数月,科举与言路司便展现出惊人效果。

 首批科举取士的寒门学子被派往各地任职,他们熟悉民间疾苦,施政深得民心。

 地方上良策频出,有老农献"梯田灌溉法",使山地旱田增产三成。

 有工匠改进纺织机,效率倍增。

 而世家子弟再不能仅凭出身入仕,不得不潜心读书,以求在科举中脱颖而出。

 政策的顺利实施,也毫无意外得到了世家的反扑。

 世家大族不甘心失去特权,暗中阻挠新政。

 暗中散播谣言,诋毁科举取士"败坏学风",污蔑寒门官员"不通礼数"。

 干扰言路,派人冒充百姓,向言路司提出荒谬建议,企图扰乱视听。

 更有甚者以重金诱惑新科进士,试图将其纳入世家阵营。

 然而,朝中新政一派早有防备。

 一方面在科举中增设"策论",考核学子对国策的理解,防止世家子弟死记硬背蒙混过关。

 另一方面对言路司所提建议追根溯源,严惩虚假献策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