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探施公清月风荷

第187章 罪人伏法(第2页)

 施公略一翻看,发现经书不过是寻常佛经,白旗上歪歪扭扭写着"求粮活命"四字,哪有什么"反清复明"的字样?

 "吴知县,这些就是谋反证据?"施公声音陡然转厉。

 吴知县汗如雨下:"这...这些刁民狡猾得很..."

 施公不再多言,命人将狱中囚犯全部提来复审,又派黄天霸带人暗访受灾乡村。

 县衙大牢阴暗潮湿,数十名"反贼"蜷缩在草堆中,个个遍体鳞伤。见施公进来,一个白发老者突然扑到栅栏前:"青天大老爷!小民冤枉啊!"

 施公细问之下,得知老者名叫陈老实,是城东陈家村的里正。去年萧县大旱,颗粒无收,村民饿死大半。陈老实带着村民到县衙求赈,反被诬为"聚众谋反"。

 "大人,我们哪懂什么白莲教?不过是想讨口饭吃..."陈老实老泪纵横,从怀中掏出半块黑乎乎的糠饼,"这是小民在牢里三天的口粮,留给小孙子的..."

 施公接过那硬如石块的糠饼,心如刀绞。他环顾四周,发现囚犯中有白发苍苍的老者,有面黄肌瘦的妇人,甚至还有几个十来岁的孩子,哪像什么反贼?

 "吴知县!"施公怒喝,"这些老弱妇孺也能谋反?"

 吴知县支支吾吾:"这...这是反贼家眷,按律当连坐..."

 这时,黄天霸匆匆回来,在施公耳边低语几句。施公面色愈发阴沉——原来吴知县不但不赈灾,反而借机加征"抗旱捐",中饱私囊。百姓稍有怨言,便被扣上"白莲教"的帽子下狱,已有上百人冤死牢中!

 "吴良德!"施公直呼其名,"你贪赃枉法,草菅人命,该当何罪?"

 吴知县扑通跪地:"大人明鉴!下官...下官也是奉上峰之命..."

 "上峰是谁?"

 "是...是..."吴知县突然眼珠暴突,口吐白沫,栽倒在地。府医赶来查验,竟是中了剧毒!

 临死前,吴知县挣扎着指向案上一份公文,喉间咯咯作响,却再也说不出一个字来。

 施公查看那份公文,是淮安知府刘一鹏发来的,内容无非是催缴钱粮的官样文章。但细看之下,公文边角有几个不起眼的墨点,排列怪异。

 "是密码。"关小西低声道,"江湖上常用的暗记。"

 经破解,暗号意为"速除祸首,勿留痕迹"。施公恍然大悟——吴知县不过是棋子,背后另有主使!

 正在此时,衙役来报,说在吴知县书房暗格中发现一本账册。账册记载着近两年吴知县向刘一鹏行贿的明细,累计白银五万两之巨!另有"抗旱捐剿匪饷"等苛捐杂税二十余项,搜刮民脂民膏无数。

 "难怪吴良德要诬良为盗!"施公拍案道,"不把饥民打成反贼,如何解释这些苛捐?如何解释饿殍遍野?"

 黄天霸提醒:"大人,刘一鹏官居四品,若无确凿证据,恐难定案。"

 施公沉吟片刻,忽然问:"吴知县中的什么毒?"

 忤作答道:"是江湖罕见的'阎王笑',中毒者七窍流血而亡,痛苦万分。"

 "能弄到此毒的,绝非寻常人物。"施公目光炯炯,"刘一鹏身边必有江湖败类相助。天霸,你速去查探;小西,你带人护送这些冤民回乡,开仓放粮!"

 安排妥当,施公亲赴淮安府。为防打草惊蛇,他假意认可吴知县所为,在公文中称赞其"剿匪有功",请求刘知府保举嘉奖。

 淮安府城繁华远胜萧县,施公一行刚入城,就有知府衙役前来迎接,说是刘大人已在府衙设宴。

 宴席上,刘一鹏殷勤劝酒。此人四十有五,面白无须,说话慢条斯理,一副儒雅做派。但施公敏锐地注意到,他右手小指留着寸许长的指甲,不时无意识地轻叩桌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