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不羡仙(第2页)

 他认为,一切当下皆随缘,唯有在仙路上更进一步,才能拥有更远的未来。

 天道不仁,以万物为刍狗。

 修士应当顺天行,而求道长生。

 任何身外之物都不过是一捧黄土,修士需要的只是坚韧的求道之心,如此才能够承受住岁月的磨损。

 恰如资质不出众的他,晋升金丹后,修为就时常不得寸进。

 他看不清未来在哪里,缥缈的元婴之路更是难以寻觅。

 金丹寿元不过六百载,修士约莫在四百余岁时,肉体开始衰老,往后沉淀越久,修成元婴的机会越发渺茫。

 姜墨在金丹后期蹉跎了近五十年,直至最后关头才借势突破瓶颈。

 他不清楚是否还有希望结成元婴,就算有,那时年老色衰的他,又该如何看待周遭的人或事呢?

 就以道侣而言,孟初染晋升金丹巅峰已有三十余年,被誉为当时最有希望在五十年内结成元婴的修士。

 四百岁不到的元婴修士依旧貌美如初,反观姜墨自己,就算等到了元婴机缘,也不过是个糟老头。

 那时,他们的感情又该何去何从?

 姜墨很清楚这就是所谓的岁月磨损。若求道之心不够坚韧,对身外之物执念过重,最终只会导致道心有损。

 只可惜,姜墨早就陷了进去。

 修为不得寸进的五十年里,他终究还是太害怕那一天的到来,所以修行更加刻苦,几近疯魔。

 越是疯魔,就越是淡漠,更忽视了许多事情。他究竟还是忘记了修道初心,眼不见三百年仙路的风风雨雨。

 最终,刻苦修行也不过是徒劳一场。

 姜墨那时候就想着:

 如果我没有喜欢孟初染,就不会在意是否年老色衰;如果我一心向道,也不会似这般在乎身外之物;如果我们没有结为道侣……

 因为太喜欢,所以才会更在意。

 这种焦急的情绪,让姜墨不得不更为执着地追寻未来。

 结果却适得其反,使最后的五十年里,夫妻之间,常常就像此刻的马车内一样,相顾无言,沉默以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