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3章 余波与新题,“古韵”生“新声”(第2页)
他坐在休息区的角落,看着王强被众人簇拥,看着江晓和林若溪看向王强时那毫不掩饰的欣赏目光,嫉妒的毒液在他心里疯狂蔓延。他甚至听到旁边两个工作人员在小声议论:
“王强这进步速度也太吓人了,简直是坐了火箭。”
“可不是,江老师和林老师都挺看好他的,听说下一轮还想让他试试原创呢。”
“原创?难度太大了吧?”
“对别人来说是,但对王强,没准又能搞出个大惊喜。”
原创!这两个字像针一样刺痛了刘峰。他也是唱作人,原创一直是他的骄傲,可现在,连这个领域似乎也要被王强侵占了。他攥紧了拳头,指甲深深嵌入掌心。不行,绝不能让王强再这么风光下去!
就在这时,节目组公布了下一轮的比赛主题——“古韵新声”。要求选手们选择一首中国古代的诗词或者经典的古曲片段,进行原创改编,创作出一首全新的歌曲。
这个主题一出来,选手们又是一阵哀嚎。
“我的妈呀,刚搞完戏曲,又来古诗词?”
“这不光要懂音乐,还得懂文学啊!”
“创作压力太大了,还得有古风韵味,愁死个人!”
王强也觉得压力山大,但他更多的是兴奋。原创,这是他一直想尝试的方向。他想起了自己最初的梦想,不就是想写出像那些古代侠客一样,既有江湖豪情,又有侠骨柔肠的歌吗?
他开始一头扎进图书馆和网络,疯狂地查阅古诗词。李白的豪放,杜甫的沉郁,苏轼的旷达,李清照的婉约……浩瀚的诗海让他目不暇接,也让他灵感泉涌。他想写一首关于“守护”的歌,守护心中的信念,守护身边的人,守护那些值得珍惜的美好。
几天后,他在角落里找到了一首相对冷门,却意境深远的唐诗——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那“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的千古之问,那“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望相似”的宇宙哲思,以及其中蕴含的淡淡的离愁别绪,深深触动了他。
他决定就用这首诗作为灵感来源。他还想把自己最近苦练的琵琶融入进去,用那清冷的音色,营造出诗中那种空灵、静谧又带着淡淡忧伤的氛围。他找来一把练习用的旧琵琶,虽然品相一般,音色也算不上顶级,但他视若珍宝,每天小心翼翼地练习、调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