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3章 热议与暗流(第2页)
这篇题为《警惕廉价的温情:“吾心安处”的流行与音乐审美的隐忧》的文章,洋洋洒洒数千字,先是象征性地肯定了王强声音的质感和情感的真挚,但随即笔锋一转,开始了毫不留情的批判。
“……不可否认,《吾心安处》精准地捕捉并迎合了当下社会普遍存在的乡愁情绪和漂泊者的焦虑。然而,这种迎合,是否过于刻意和讨巧?其旋律简单,和弦陈旧,歌词直白得近乎口水化,除了反复吟唱‘心安’与‘故乡’,我们几乎看不到任何音乐上的企图心和艺术上的突破。”
“……将这种缺乏想象力、制作粗糙(口琴的运用甚至显得业余)的作品奉为圭臬,是否反映了当下大众音乐审美的降级?我们是否正在用廉价的、糖水般的温情,麻痹自己,放弃了对更深刻、更复杂、更具挑战性音乐的追求?”
文章中,他还隐晦地提到了王强的“破音哥”过往,暗示其音乐基础薄弱,如今的成功更多是依赖人设和话题营销。“从一个因破音而走红网络的‘谐星’,到一个被追捧的‘治愈歌手’,这本身就充满了某种讽刺意味。我们需要的,是真正的音乐家,而不是贩卖情怀的‘故事大王’。”
最后,他将秦雅的《烧》拿出来对比,虽然也指出其技术上的瑕疵,但高度赞扬了其音乐的“力量感、实验性以及直面现实的勇气”,认为这才是“更有价值的音乐探索”。
这篇文章一经发布,立刻在网络上掀起了轩然大波。
“乐海一舟”的粉丝和一些自诩“品味高雅”的听众纷纷表示赞同:
“终于有人说真话了!《吾心安处》就是一首口水歌,听多了腻得慌。”
“没错,音乐性太差了,跟秦雅那首根本不是一个档次的。”
“感动是感动,但艺术价值确实不高,跟经典民谣差远了。”
“王强就是运气好,碰上了这个主题,贩卖情怀罢了。”
但更多的普通听众和王强的支持者则表示强烈反对:
“音乐非要搞那么复杂才叫好吗?能打动人就是好歌!”
“乐评人是不是脱离群众太久了?听首歌还要分析音乐性?我只知道我听哭了,我爸妈也喜欢听。”
“说口琴业余?那份质朴的感觉才是精髓好吗?懂不懂啊!”
“什么叫廉价的温情?对家的思念是最真实的情感,怎么就廉价了?”
“典型的精英主义论调,自己听不懂感动不了,就说别人审美降级。”
“心疼王强,刚火起来就要被这些所谓的‘专家’打压。”
双方在评论区吵得不可开交,#乐海一舟评王强# 这个话题迅速登顶热搜,其热度甚至超过了歌曲本身。
王强是在小胖的咋咋呼呼中看到这篇乐评的。小胖气得脸红脖子粗:“这老家伙谁啊?懂个屁!什么叫廉价的温情?什么叫贩卖情怀?他家没亲人啊?他不用回家过年啊?气死我了!强哥,你别往心里去!这老小子就是嫉妒!”
王强看着那一行行刻薄的文字,说完全不在意是假的。特别是那句“贩卖情怀的故事大王”,像一根针,精准地刺中了他内心深处那点残留的自卑和不确定。他一直担心自己的故事太平凡,担心自己的音乐太简单,现在,这些担忧似乎被这位权威乐评人印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