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7章 竹音入曲(第3页)

 素材收集得差不多了,王强带着满满几g的音频文件和一颗被竹子浸润过的心,回到了练习室。小胖瘫在沙发上,感觉比自己参加比赛还累:“我的妈呀,强哥,以后咱能选点省事的元素不?比如……嗯,棉花?软绵绵的多舒服。”

 王强没理会他的抱怨,迫不及待地将录音导入电脑,开始整理和筛选。他戴上耳机,仔细聆听着那些来自竹子的声音:清脆的,沉闷的,细碎的,悠长的……每一种声音都带着独特的质感和生命力。

 他尝试着将白师傅吹奏的那段带着“风声”的笛音,与自己干净的吉他分解和弦融合在一起。一开始有些突兀,像是两种语言在对话,彼此不太熟悉。但他没有放弃,反复调整着吉他的节奏和指法,试图找到一个能让两者和谐共存的频率。他降低了吉他的音量,让它更像是一片安静的背景,衬托着笛声的清远。他又尝试在吉他扫弦的间隙,加入竹片敲击的“笃笃”声,模拟雨点击打竹叶的节奏。

 渐渐地,一种独特的氛围开始浮现。那不再是他以往纯粹的温暖和乡愁,而是多了一份清冷、坚韧,甚至带着一丝山野的寂寥感。就像一个人站在空旷的竹林里,感受着风雨,也感受着内心的力量。

 他开始构思歌词。脑海里浮现出竹子在四季中的景象:春天破土而出的嫩笋,夏天郁郁葱葱的绿意,秋天风中摇曳的身姿,冬天雪压不垮的挺拔。还有白师傅那双布满老茧却无比灵巧的手,以及他口中那句“风吹不断,雪压不垮”的朴素哲理。

 “破土”、“扎根”、“迎风”、“挺立”、“气节”、“韧性”……这些词语在他脑海中盘旋。他想写的,不仅仅是竹子本身,更是借竹子来书写一种生命的态度,一种在困境中保持本心、向上生长的力量。这既是对“乐海一舟”质疑的回应,也是对自己内心的一次梳理和坚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