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1章 考后放松(第3页)

 到达山顶后,大家被眼前的美景震撼。远处的山峰连绵起伏,白雪覆盖,与蓝天相映成趣。大家纷纷拿出相机拍照留念,尽管山顶的气温很低,但大家的热情丝毫未减。吴巧巧兴奋地在雪地里奔跑,留下一串串脚印,还抓起一把雪,向张强扔去,一场欢乐的雪仗就此展开。在打雪仗的过程中,他们结识了一群来自北方的游客。这群游客非常热情,邀请他们一起组队打雪仗。于是,两支队伍在雪山上展开了一场激烈又欢乐的“战斗”,欢笑声在雪山之巅回荡。

 然而,在第五天去洱海骑行时,几人出现了小矛盾。原本计划沿着洱海顺时针骑行,吴冕夜觉得逆时针骑行能看到不一样的风景,坚持改变路线。这一想法遭到了部分人的反对,大家各执一词,气氛有些紧张。吴冕夜着急地解释:“我觉得逆时针走,光线更好,而且能看到更多没开发的美景。”张强则认为:“原计划大家都商量好了,突然改变会影响整体行程。”双方僵持不下。这时,苏晓琴站出来打圆场:“要不咱们分成两队,想顺时针的一队,逆时针的一队,最后在预定地点集合,这样既满足了不同想法,又能保证一起玩耍。”大家听后觉得有理,一场小风波就此化解。

 最终,两队人都按照自己的选择开启了骑行之旅。吴冕夜和苏晓琴所在的逆时针队伍,沿着洱海骑行,果然看到了许多独特的风景。宁静的小渔村、波光粼粼的湖面、远处的山峦,构成了一幅绝美的画卷。途中,他们遇到了一位当地的渔民。渔民热情地邀请他们到自己的渔船上参观,并给他们展示了如何撒网捕鱼。吴冕夜和苏晓琴兴奋地参与其中,虽然没有捕到太多鱼,但体验到了渔民的生活乐趣,也更加了解了洱海的生态文化。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第六天,众人来到当地的一个特色小镇。小镇宁静祥和,充满了烟火气。狭窄的街道两旁是古朴的房屋,屋顶上的瓦片错落有致,墙壁上爬满了绿色的藤蔓。大家在一家小茶馆里休息,品尝着当地的普洱茶。茶馆老板热情地给大家介绍普洱茶的文化,从茶叶的采摘、制作到冲泡的技巧,讲得头头是道。大家一边品茶,一边听着李行暐给大家讲述着昆市的古老传说。传说中,洱海曾是一条巨龙的化身,守护着这片土地。大家听得津津有味,仿佛穿越到了古代,感受着这片土地的神秘与厚重。

 这时,茶馆里走进来一位老者,他精神矍铄,背着一把二胡。老者看到这群年轻人充满朝气的模样,笑着问:“孩子们,在听故事呢?”众人纷纷点头。老者兴致勃勃地说:“我给你们拉一段二胡曲儿吧,应应景。”说着,便熟练地调起弦来。

 悠扬的二胡声在茶馆里响起,那声音时而如潺潺流水,诉说着岁月的温柔;时而如激昂的战歌,仿佛在讲述着历史的沧桑。大家都沉浸在这美妙的音乐中,静静地聆听。一曲终了,众人报以热烈的掌声。吴巧巧好奇地问老者:“爷爷,您拉得太好了!这曲子叫什么呀?”老者微笑着回答:“这曲儿叫《彩云追月》,是咱们这儿的经典曲目,希望你们能喜欢昆市的一切。”

 第七天,也是此次旅行的最后一天,大家决定去体验昆市的传统集市。集市上热闹非凡,人头攒动。各种摊位琳琅满目,有卖新鲜蔬菜水果的,色泽鲜艳,散发着诱人的香气;有卖手工艺品的,小巧玲珑,独具匠心;还有卖特色小吃的,香气四溢,让人垂涎欲滴。

 樊正索和廖可欣在一个卖手工饰品的摊位前停下脚步。廖可欣被一串用彩色丝线编织的手链吸引住了,手链上还坠着一颗小巧的玉石,温润剔透。摊主是一位和蔼的大妈,她热情地介绍说:“姑娘,这手链可是我亲手编的,这玉石也是从附近山里采来的,戴着可好看了。”廖可欣试戴后,显得更加俏皮可爱。樊正索毫不犹豫地买下送给她:“宝贝,这手链就像你一样美,戴着留个纪念。”廖可欣甜蜜地依偎在他怀里。

 另一边,吴冕夜和苏晓琴在集市上发现了一个卖古籍字画的角落。吴冕夜对古籍颇有兴趣,便蹲下身子仔细翻阅。一本线装的旧书引起了他的注意,书的封皮已经有些磨损,但隐约能看出是关于昆市历史文化的记载。摊主是一位戴着老花镜的老先生,他看到吴冕夜对这本书感兴趣,便滔滔不绝地讲起了这本书的来历和书中记载的一些鲜为人知的故事。吴冕夜听得入迷,当即决定买下这本书。他对苏晓琴说:“宝宝,这本书能让我们更深入了解昆市,以后每次翻开都能想起这次美好的旅行。”

 不知不觉,太阳渐渐西斜,金色的余晖洒在集市上,给一切都蒙上了一层温馨的色彩。大家带着满满的收获和不舍,结束了这次为期一周的昆市之旅。

 在返程的车上,大家虽然都有些疲惫,但脸上都洋溢着幸福的笑容。吴冕夜感慨道:“这次昆市之旅太难忘了,遇到了这么多有趣的人和事,感觉收获满满。以后咱们还要一起去更多地方,创造更多美好的回忆。”众人纷纷点头表示赞同,对未来的旅行充满了期待。汽车在公路上疾驰,载着他们的欢笑和梦想,驶向远方,而这段在昆市的美好经历,将永远珍藏在他们心中,成为青春岁月里熠熠生辉的宝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