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0章 海的那边是什么(第3页)
吴冕夜突然拍拍苏晓琴的肩:"等回去,咱们咖啡馆搞个'海疆主题日'吧,我用灵力在咖啡上画灯塔,你做海蛎形状的曲奇。"苏晓琴笑着点头:"好啊,再让樊正索布置面照片墙,贴咱们今天拍的照片,告诉客人们咱们的海有多美。"
张强从包里掏出面小国旗,是他昨天在码头买的,此刻他把国旗系在灯塔的栏杆上,风一吹,国旗猎猎作响。"你看,这样就更像样了。"他笑着说,吴巧巧掏出手机给他拍照:"这张必须发朋友圈,配文'青屿灯塔下的中国红'。"
下山的时候,他们遇到了一群小学生,是跟着老师来研学的。孩子们围着渔民大叔听他讲出海的故事,一个扎羊角辫的小姑娘举着笔记本问:"大叔,海里有海盗吗?"大叔笑着摇头:"现在没有啦,咱们国家的海军可厉害了,海盗不敢来。"小姑娘似懂非懂地点点头,在笔记本上画了艘军舰,旁边写着"保护我们的海"。
回到小饭馆,老板娘已经准备好下午茶了。是用岛上的相思豆做的甜汤,红豆沙沙的,汤里加了椰奶,甜得恰到好处。"这相思豆啊,是以前渔民出海时带的干粮,"老板娘坐在他们旁边说,"那时候条件苦,带点豆子能顶饿,现在好了,都用来做甜汤给游客尝鲜了。"樊正索给廖可欣盛了碗甜汤:"等回去,我用这个配方做甜点,放在咱们酒馆当特色。"廖可欣点点头,舀了一勺喂给他:"先让你尝尝,看够不够甜。"
傍晚时分,他们准备返程。渔民大叔和老板娘来送他们,大叔手里拎着个网袋,里面装着几只大螃蟹:"带回去吃,刚从海里捞的,比市场上的鲜。"老板娘塞给欧风琳一包海菜干:"这个泡汤喝,对女孩子好。"大家推辞不过,只好收下,陈伟从包里掏出两瓶well lin酒馆的特调鸡尾酒:"这是我们自己调的,您尝尝,下次来鲤城,一定来我们酒馆坐坐。"
游艇驶离青屿时,灯塔已经亮起了灯,像颗孤独而坚定的星星。大家站在甲板上,望着越来越小的岛屿,直到它变成海平面上的一个小点。欧风琳靠在陈伟怀里,听着他的心跳声和海浪声交织在一起。"今天真好。"她轻声说,陈伟低头吻了吻她的发顶:"是啊,以后我们还要来,带着咱们酒馆的客人来,让他们也看看这海,这岛,这灯塔。"
李行暐和钟莳梦在甲板上跳科目三,音乐声在海面上飘得很远。钟莳梦的裙摆飞起来,像只白色的蝴蝶,李行暐的动作虽然笨拙,却格外认真,引得大家拍手叫好。吴冕夜拿出吉他,弹起了《我和我的祖国》,苏晓琴跟着轻轻唱,歌声被海风带向远方,和灯塔的光、海浪的声、国旗的影融在一起,变成一种温暖而坚定的力量。
樊正索和廖可欣坐在躺椅上看星星,星星比在陆地上亮多了,像撒在黑丝绒上的碎钻。"你看那北斗星,像不像咱们鲤行宫的标志?"廖可欣指着天空说,樊正索握住她的手:"等咱们突破大乘期,就御剑来这儿看星星,比坐游艇还快。"廖可欣笑着摇头:"不用那么快,慢慢走,慢慢看,才有意思。"
张强和吴巧巧在玩"谁先数到一百只海鸥"的游戏,张强数到五十就数错了,被吴巧巧弹了个脑瓜崩。"笨蛋,连数个数都不会。"吴巧巧嘴上骂着,却从包里掏出块巧克力塞进他嘴里,"给你补充点能量,再战三百回合。"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回到东山岛码头时,天已经黑透了。极氪009的车灯像两束温暖的光,照在码头上的碎石子上。大家七手八脚地把东西搬上车,陈伟最后一个下船,回头望了眼"海阔号",游艇上的灯光在海面上晕出一片温柔的黄,像在跟他们说再见。
骑上摩托车往回走时,欧风琳突然在后面喊:"陈伟,你说咱们算不算'新时代的岛民'?"陈伟愣了一下,随即笑了:"算啊,咱们守着鲤城的酒馆,就像老爷爷守着青屿的灯塔,都是在自己的小天地里,盼着日子越来越好。"欧风琳没再说话,只是往他怀里靠得更紧了,风声里,仿佛还能听到青屿的海浪声,和那句"这日子啊,真是越过越好了"。
回到鲤城别墅时,已经是深夜了。大家把渔民大叔给的螃蟹放进冰箱,把海菜干分给每个人,吴巧巧把今天拍的照片导进电脑,做成了一个相册,封面是灯塔下飘扬的小国旗,下面写着"5月5日,青屿的风"。陈伟靠在沙发上,看着欧风琳在厨房给他泡咖啡,灯光勾勒出她的侧影,温暖得像青屿的晨光。
"明天就要开工了。"欧风琳把咖啡放在他面前,"酒馆的吧台该擦了,咖啡馆的咖啡豆也该补了。"陈伟握住她的手,指尖的灵力轻轻跳动:"嗯,明天我调'青屿海风'鸡尾酒,你做'灯塔拿铁',让客人们也尝尝今天的味道。"欧风琳笑着点头,眼里的光,像极了青屿灯塔的光,明亮而坚定。
窗外的月光淌进客厅,落在每个人的脸上。假期结束了,但有些东西却开始了——比如那份在青屿灯塔下涌动的家国情怀,比如那句"做好自己的事就是担当"的默契,比如这群年轻人眼里,比星光更亮的期待。就像东山岛的海浪,会一次次涌上沙滩,他们的日子,也会像这海浪一样,带着热爱和坚定,向着更辽阔的远方,慢慢铺展开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