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0章 税制考题(第3页)

 想到此就问了出来。

 陆曦此时却在想,朝廷每年下拨大量金银,这些都是矿产所出,造这么多金银用来给百姓买卖,却是为什么呢?

 如果矿产生产的银钱每年用不了,朝廷自己留着不就行了,又何必多下发呢?

 如此定是为了让一些州郡钱粮充盈,鼓励更好的发展了......

 但这样本应是免税的,去除行业差别,往回收银子,说明州郡的发展相对慢,但是银钱供给超前了......

 那超前了留给百姓不就好了么,为什么不肯这样做呢,而贺大人还说过,想让百姓富裕些,这些钱就是要发给百姓的呀?为什么州郡的做法会言行矛盾呢......

 此时却听魏庆远道:

 “这个税制的考题,乡试中往往涉及不深,但是我听说会试时除了关联算学,还有税制理论分析和延展......”

 “此部分去年的会试的算学,上榜的大多数考生都能答个六七分,就是十分满得的,也不是没有......可是理论这部分,全国得五分的都少,多数都是一二分,连名列前茅的人中,也没有七分以上的......”

 陆曦听到此,知道会试与乡试一样都是五百分制,七门课业,每门六十至八十分不等,而最难的,便是每门的后二十分科目穿插考题,考生大多在此部分拉开差距......

 想到此问道:

 “不知魏兄可有了解,去年上榜的考生都是什么分数......”

 魏庆远闻言,叹了口气道:

 “听说榜首的四百六十多,榜末的二百六十分左右......我们三人来之前托关系找到了上次会试文考的题目,几人研究了数日,再默答了一下,没一个过四百分的......”

 “且我们还是先看考题,翻找书本,又请教过先生后才答的......若是直接考,估计三百分都难,且今年应还会更难上些,毕竟上次才是第二届会试,但已比当年的第一届难上数筹了......”

 陆曦闻言点头,他也知这几年国内各州郡教化普及起来,自是不比当年......

 可是榜首都只能四百六十多分,且过去快三年了,去年的考题至今仍鲜有人能达到人家榜首的水准,这怎么考......

 且他因限于年龄,算学与义理明显不能得满分,两门必将要丢几十分......

 这个与看书多少没关系,这种复杂之学就算翰林院的博学之士,也要精研数十年,才可熟能生巧......

 有些问题的答案,更是考如何用算学、义理辅证,说是高深学问的解析也不为过,自然不是他这个非专攻此学之人能完全通晓的......

 如此农林工商的税制法度类考题,虽是二十分,也是能多得,就要争取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