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2章 张天冬身边的书童呢?
这才刚露面,各级官员立刻像见了蜜糖的蚂蚁般围了上来,拱手作揖此起彼伏:
\"给李千户请安!\"
\"大人可曾用过朝食?灶上还温着虾饺烧卖。\"
\"千户当真龙章凤姿,今日得见实乃三生有幸!\"
李正峰面上挂着恰到好处的微笑,挨个回礼,心底却在默默叹气:这年头想不经意的炫耀,怎么比登天还难?
转念却又笑自己:哪个少年郎不享受众星捧月?偶尔想显摆两下才是人之常情。
被这群人簇拥着,虽觉着有些夸张,但心底那点小得意却像泡在温水里,舒坦得让人想哼小曲。
二堂主席台上摆着五张太师椅,分别是代郡守吴志远、郡尉陈征、总捕头杨班、郡丞祖文的座席,额外添置的那张自然是给林泰昌准备的。
为拉拢这位神武司特派员,吴志远可谓煞费苦心。
台下交椅更是密密麻麻。
李正峰认得的面孔屈指可数,陌生脸孔倒占了大半——粗粗扫过,少说也有五十余人!
吴大江不愧是官场老油条,不管熟与不熟,他总能准确喊出姓名,如数家珍般向李正峰引荐。
好在李正峰天生记性过人,听一遍便刻进脑海,转完半圈已将关键人物牢记于心。
身旁周宇飞看得眼热,偷偷竖起大拇指。
他自认记性不差,可顶多记个七七八八。
众人中最让李正峰感兴趣的当属郡尉陈征。这位是南王府权力核心层里,他唯一未曾交锋的人物。
不过这倒正常。
南王府作为岭南大郡,设有双郡尉。
陈征主管驿道与军务,堪称朝廷安插在地方的军事统帅;另一位便是身兼总捕头的杨班。
因杨班挂着捕头职务,众人便以杨捕头相称以便区分。
陈征是标准的行伍作风,平日多在城外军营坐镇,主要与军伍系统往来,
李正峰至今未得机缘相见,自然生疏。
此次全体大会,陈征直接告假,派了麾下军曹前来致歉,
说郡内发现叛军踪迹,近日要严查各处关隘、盘查往来行人,实在抽不开身。
郡丞祖文望了望天色,对吴志远提醒:
\"大人,时辰将至,不如早些开始?也好让诸位同僚赶得上午膳。\"
吴志远含笑颔首:\"便依祖丞所言,诸位请落座。\"
台下顿时响起窸窸窣窣的入座声。
唯独李正峰仍闲庭信步般立着。
吴志远看向他时,笑容凝滞片刻。
李正峰面沉如水:\"本官座位在何处?\"
吴志远嘴角微颤,默不作声。
\"这可不合规矩。\"
祖文上前查看,果然发现李正峰席位空悬。
林泰昌忙将自己的座椅搬来:\"李大人若不嫌弃,暂用下官座位。\"
很快有差役添置新椅。
祖文连连顿足,直呼\"疏忽大意\"。
李正峰冷飕飕瞥了眼吴志远。
用这等上不得台面的小伎俩给他添堵?
简直幼稚得可笑!
林泰昌对这般冗长无趣的集会早腻味透顶,原本只想体验高坐堂上的威风才来应卯。
可如今府城已下最后通牒,再寻不着张天冬踪迹,他就得卷铺盖走人。
光阴于他而言,珍贵得如同少女梳妆匣里的胭脂水粉,
他实在坐不住了,趁会议歇息时蹭到李正峰身旁。
意图再明显不过:\"李大人,趁此刻闲暇,容下官禀报张大人案情?\"
刚落座,杨班就凑了过来:\"李大人,下官有要事相商。\"
林泰昌有求于人却不怕杨班,当即火冒三丈:
\"杨大人存心与林某过不去?方才闲时不见你,刚要说正事便来插脚?\"
杨班冷嗤:\"巧了,本官办的可是谋逆要案!\"
\"本官查的是张天冬失踪案!\"
\"本官办的是造反大案!\"
\"您请,您先请。\"林泰昌瞬间偃旗息鼓。
待与杨班交谈完毕,
轮到林泰昌时,他愁眉苦脸道:\"李大人您真是个大忙人。\"
李正峰淡淡道:\"既端了玄镜司这碗饭,自然要忙到致仕那日。说说你那边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