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锦衣卫跟大儒辩经沧海茫茫粒米身

第9章 狐假虎威(第3页)

 杨植愕然,主簿又道:“师爷要见你,去书房吧。”

 正如大明大部分的城市布局都一样,大明所有的官衙,也大都和皇宫大内一样是三进三出的布局。县衙门内第一进是六房,对应皇宫第一进是内阁办公室、六部给事中驻皇宫办公室;县衙第二进是办公大堂和书房,知县在大堂审案打板子,在书房会客,对应皇宫第二进的各种殿台,县衙第三进就是知县后宅宿舍,对应皇帝内宫。

 杨植自然不会去衙门后宅,他绕过大堂,默然想像了一下自己坐在大案后洒签子打板子的英姿,然后走进书房,见夏师爷坐在屋里,脸色不善地等他。

 夏师爷是松江人氏,秀才出身,乡试无望,于是给同乡的知县老爷当师爷。

 南直隶以科举地狱闻名,一百个童生才出十几个秀才,一百个秀才才出四个举人。在南直隶考举人,才学重要,但极大的运气更重要。时下苏州文徵明以才闻名,是一个年近五十的科场老兵,每考必挫,从来没有中过举。

 夏师爷见杨植进门,转瞬变了脸,和蔼可亲地让杨植落在宾座,吩咐衙役上茶。

 衙役一出去,夏师爷也没有寒暄杨植的学业、书手工作情况,直截了当就问:“卫所在苗山建工坊,到底怎么回事?”

 这种上位者的语气让杨植很不爽,但是面前的人是师爷。

 师爷是明清特有的职业。按太祖高皇帝的设想,底下官员最好是多面手兼工作狂,我能做到你们也行!

 但是大多数官员实在做不到,不得不聘请师爷处理刑名、钱粮等事务。

 官员与师爷的关系并非是雇佣与被雇佣的关系,而是一种平等的主人与宾客的关系。

 官员叫师爷为先生,师爷称官员为东家。师爷对外就是官员的化身,代官员发号施令。

 杨植对知县过问此事早有预计,他不慌不忙地说:“有劳县尊过问,卫所军户自谋生计尔。”

 师爷冷冷地说:“我随县尊上任时,查阅过苗山土地权属,绝非军户所有。”

 杨植恭敬地说:“凤阳多发洪水,田界地界早已面目全非。经查过清军厅土地册和户房鱼鳞册,前年核定地界时,已将苗山划给卫所,卫所置换了一块良田给县里。”

 师爷两眼喷火,怒道:“任你官清似水,难逃吏滑如油!定是黄书吏与你上下其手,篡改档案!”

 杨植不动声色道:“师爷,卫所也置换出一块良田,公平公正,县里也没有吃亏。”

 师爷一拍桌子:“凤阳的耕地值几个钱!现下你们在苗山做得如许大事,若卫所获利丰厚,凤阳百姓闹将起来,县尊如何是好?”

 大明不同于其他的朝代,大明朝廷对不以改变体制为目标的民变非常宽容。只要民变是针对特定的官员,朝廷一般都是安抚民众,然后训斥、罢免、罚俸、调离、下狱查问涉事官员。

 当然民变的组织者,也不会是一般人。乱民狠起来,敢驱逐县令、殴打巡抚,所以县尊老爷也怕这个。

 师爷见杨植不语,又说道:“你虽为军户,但是也在县衙做事! 摸摸你的良心想想,县衙可有对不住你!”

 眼见师爷开始道德攻势,杨植有点遭不住。自己似乎是堕落成一个两面人了。

 杨植想了一下,说道:“时代变了,师爷!现在要走出‘舒适区’,勇闯‘无人区’;打开思想解放的‘总开关’,吹响奋发作为的‘冲锋号’!”

 师爷皱着眉道:“说人话!你有意思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