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锦衣卫跟大儒辩经沧海茫茫粒米身

第19章 看风水(第2页)

 杨植从善如流:“秀才老爷,松江人喜欢我们的琉璃吗?这可是你下半生的事业!”

 夏师爷没好气地说道:“拿了样品给本地几个大商行,他们都非常感兴趣。我和凤阳县尊家的公子说好了,合股成立一个苏松总代理,苏松的商行做分销商!你可得说好了,不能绕过总代理!”

 杨植哈哈大笑说:“我费那个事干嘛?做生不如做熟!我看苏州松江很奢华,不像淮南淮北苦逼,你们要赚大发了!”

 夏师爷叹息说:“时运不济,命途多舛!我和凤阳县尊的文章其实都不差,但功名不能更进一步,只能干些经商的营生!”

 想起刚才的徐阶,更是郁闷。“人家祖坟山埋得好,世代出贵人!老天爷喂饭吃,前头还有一个陆家嘴,弘治十八年出了一个翰林,人家祖坟晚上都是冒火的。”

 哟,说起这个就不困了。

 杨植一挥手:“我们江西人出门三大职业:做官经商当道士!明天我帮你家看看祖坟山风水!”

 夏师爷疑惑不解:“你不是一向自诩唯物主义者,气学门徒,怎么也搞这些神神叨叨的东西?”

 杨植脸不红心不跳地说:“唯物主义并不排斥玄学!如果我们不能解释命运,只能说明我们学识不够!”

 夏师爷不想深入探讨哲学与玄学话题,说道:“明天去县尊家里,县尊家的公子另外还有一条路。”

 杨植兴趣来了:“什么路?”

 夏师爷本能地向书房外看了一眼,压低声音说:“海路。”

 斯文败类,没想到你们读圣贤书,却是视朝廷法纪于无物,还好意思说我两面人!

 杨植也低声问:“朝廷不是禁海吗?怎么还有海商?松江的备倭卫所不管?”

 夏师爷也脸不红心不跳,不以为然:“海岸线那么长,船停到哪里谁知道?从松江到佛山,沿海士绅哪个不做海贸生意?备倭卫所也参与的,松江地肥田熟,白米白布都卖不完,我们只是玩玩。隔壁杭州湾的宁波府那才是全民走私。”

 杨植回想一下前世看过的资料,把夏师爷的话信了十成,当下拍板说:“我看夏秀才和县尊家里都是小地主,几代没有出过大官,松江府的土地兼并轮不到你们,试试海贸不失为一条生财之道。现就下拜帖,明天我们就去拜访县尊公子!”

 凤阳县令的老家与夏师爷家相距不远,两家还有拐弯抹角的亲戚关系。

 县尊公子姓陆,因为没有功名,人称陆员外。他家跟华亭县豪门陆家同气连枝,族谱都是三国时期陆逊之后。不过十几代下来也早已疏远,大家各过各的。

 陆员外三十多岁,他惊讶地看着杨植:“家父信上说你胸中有沟壑,让我对你不可以武人识之。想不到你才十六岁!”

 杨植挺挺胸大肌说道:“有沟必火!我皇明十六岁的天才不知几许!”

 陆员外认可了这个大言不惭的说法,试探问道:“松江府几大家族隔几代就出进士举人,现在华亭县的土地被兼并得差不多了,我们小门小户很有压力。不知计将安出?”

 杨植很想抚髯大笑,摸摸没有胡子的下巴,打消了装逼的念头,说:“生活不止是眼前的苟且,还有诗和远方!土地的出产是有限的,你们松江府土地开发太成熟了,反而不如宁波、泉州,人家没有土地,靠海吃海,在海上也赚得有声有色。”

 陆上守着百亩良田过得有滋有味,谁会愿意去风高浪险的海上!

 陆员外回身与夏师爷低声商量几句,说道:“苏松两府以仕宦为唯一,海贸只怕华亭县大族忌惮,我们也只是偶尔试试水罢。今日宅中还有一位海上来客,你是不是要见见?”

 看不出这些小士绅还藏得很深!居然把海商往家里带。

 那时的海商海盗界限模糊不清,茫茫大海上,碰到其他的海商抢了就抢了,把人往大海中一丢,船一烧,神不知鬼不觉。

 海商因为禁海令,不少人被官府通缉,他们也很少上岸。所以大陆上的世家大族很少直接跟海商打交道,而是转几道手,宁可把利润分出去。

 杨植鬼门关前已经滚过两次,自然不会怕亦商亦盗的海贼,当下应允。

 进来书房的这个汉子头戴抹额,满脸水锈,模样和苏松的船夫无二,只是浑身散发着赣南山贼那种无法无天又小心谨慎的气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