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锦衣卫跟大儒辩经沧海茫茫粒米身

第28章 忍一时风平浪静(第2页)

 这段时间真是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一意考县试,发生这么大的事居然也不知道。

 凤阳龙兴寺就是太祖高皇帝当年出家的皇觉寺,其地位是朱家的家庙,大明王朝的护国禅林,不可撼动。

 杨植把利害得失想了一下,说:“道观一向在深山老林,与世无争,倒是和尚喜欢占水浇地、放印子钱,红花教教众给大寺院里做长工的,多么?”

 张二心较细,回想一下平时灵修会的情景和教众的抱怨,说道:“教里有不少人,为脱徭役给淮河南北的几大寺院当佃户。那些秃驴们收租放佃时说:‘有闺女的种水浇地,有好媳妇的种好地,有烂媳妇的种烂地,没有女人的开荒地!’佃户不但要把老婆女儿陪秃驴,逢年过节还得交香油钱。红花教传开后,几大寺院的秃驴就没有那么快活了。”

 袁守诚着急地说:“现在红花教反意未显,跟秃驴们只是争信众。如果龙兴寺的主持出面,他递个帖子给丘太监就能赶走红花教,那我们还有什么功劳?”

 理倒是这个理,大明太祖高皇帝规定官老爷无故不得下乡,衙役无牌票不得出城。打群架只要不死人,官老爷根本不会管。即使打死人,大家抽签推出一人抵命就可以了,所以红花教也不怕跟和尚打架。

 很有可能事态的发展如袁守诚所说,龙兴寺主持递个帖子,丘太监下令在凤阳等处取缔红花教,那以前的种种布局就成了无用功,总不可能跟着红花教的护法去河南归德府讨生活。

 杨植沉吟片刻拿定主意,说道:“反正红花教众也出了气,下次教里开会时,你就建议说忍一时风平浪静,犯不着为几个秃驴的破事大打出手,招惹来官府。还是先练好护教军,我们再把淮河两岸的秃驴扫平,见一个打一个,抓住他们作奸犯科的证据,送到官府去。”

 杨植感觉自己的政治智慧愈发成熟,现在不再无脑怼上去打打杀杀,都学会见机行事伺机而动了。

 过几天杨植和几个凤阳县童生去府衙礼房报名参加四月一日的府试,一切照样,填写祖宗三代履历表,考生互相担保不会舞弊。回到家中赶紧把《四书》拿出来背,府试没有人泄题,自己要有点逼数。

 这天杨植正徜徉在知识的海洋里,沉浸在书籍的世界中,夏师爷消消停停地登门拜访。

 师爷身份太大,等同于知县,冯氏不敢把他拦在门外,还得迎进屋里端上一杯茶水。

 杨植疑惑地问:“春耕在即,师爷怎么有闲心找我扯淡?”

 夏师爷一副幸灾乐祸的嘴脸:“据一位不愿意透露姓名的内部人士说,知府打算在府试中黜落你。”

 卧了个大草,还有这种事。

 杨植只觉得气血上涌,问道:“府尊大人竟敢如此?消息可靠不?”

 夏师爷说:“是知府的师爷告诉我的,消息绝对可靠。知府得知上次想在太监身上刷声望,被你搞得颜面扫地,对你是怀恨在心。”

 知府心眼忒小了!苗山工业区早走上正轨,杨植早把创业艰辛之事抛诸脑后,没料到知府还念念不忘!

 杨植怒道:“这是第九章的剧情,事情都过了几个月,他怎么还惦记着我!

 果然应了古人说的:一分的权力一分腐蚀人,绝对的权力绝对腐蚀人!府尊大人报复我这个小童生兼锦衣卫总旗,又有什么好处?”

 夏师爷冷笑一声说:“我早就劝你少看三国、唐朝的谍战话本小说,那里面的人物用你的话说都是绝对理性主义者,利害得失计算得清清楚楚,从来不做损人不利己的事,现实中哪有这样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