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锦衣卫跟大儒辩经沧海茫茫粒米身

第47章 当你老了,头发白了(第2页)

 杨植一边从怀里掏出自己手抄的《礼经精解》递过去,一边说:“其实并不是什么经义阐述,都是王老师针对考试的讲解。”

 王鏊接过讲义手抄本,翻了一翻,指着上面的一段话说:“《礼经》云: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你怎么看王履仁的解释?”

 杨植不以为然地说:“古语所云‘公’者,乃‘公室’也,即今人所谓官家,并非公平公正、均等之意。王老师之解,虽符合今日之思潮,却是郢书燕说。”

 大明时期对“天下为公”的解释已近于杨植前世的解释,如王阳明就在与罗钦顺辩论经义时说:“夫道,天下之公道也;学,天下之公学也,非朱子可得而私也,非孔子可得而私也,天下之公也,公言之而已矣。”

 所以大明士大夫对皇帝的态度非常矛盾:心理上在家天下与公天下反复折腾。

 但杨植认为“天下为公”原义是“社会的大道是为统治阶级服务”,虽然那个时候,公室也可以说是为天下服务。

 王相公呵呵说道:“如果《礼经》考试,出这个题,你敢如此答题否?”

 杨植嘿嘿回道:“看情况吧,如果主考官宽容,我就这样答。”

 王相公把手抄本递回,说道:“好,好。我年老力衰,精神不济,恕我不能长久会客,陆家之事,望小友上心。”

 苏杭织造太监全称是“提督苏杭等府织造”,这是一个很重要的职位,其职位包括多重职能,除了为天家督造御用织物,当然,还有为皇上内库搂钱的任务,另外顺带也会为皇上刺探江南民情。

 现在的苏杭织造太监叫廖宣,来自御马监,是十二月份刚刚上任的,屁股还没有在苏州织造局坐热。

 织造局的位置好认,就在杨植前世的苏州观前街;廖宣的私宅也好认,在杨植前世的苏州观前街太监弄。

 廖宣是御马监出身,在陕北绥德府吃过几年黄土后,这才来到苏州任织造太监。

 上任伊始,苏州、杭州、松江等地的织业公会,长洲县、吴江县、苏州府等各级官府纷纷发来请帖。

 此时廖宣半醉半醒地坐在书房里醒酒。小黄门生着了银丝炭火,书房没有一点烟气。

 待廖宣睁开眼后,小黄门早已泡上一壶碧螺春,薄如丝绸的几个小瓷盘上放着精致的苏州点心,在桌上摆成莲花状。隔壁唱曲的小娘子弹着琵琶,用吴侬软语唱着自己听不懂的曲子。

 苏州真的是人间天堂!北京、陕西边关那是人呆的地方吗?十二月份黄沙漫天,一眼望不到边,风似刀割我的脸!

 我前世一定拯救了银汉!

 他感觉自己身体不属于自己,懒洋洋地向温柔乡中沉下去。

 幸好一个声音把他从深渊中拉起来:“干爹,有个秀才递了帖子求见。”

 踏马的,咱家是不是太平易近人、前几天表演亲民秀太过火,真的有书呆子当真了?

 不对!士子一向喜欢在太监身上刷声望!大明一百年,从来没有听过求见太监的秀才!

 “秀才叫什么名字?”

 “禀干爹,秀才自称杨植杨树人。”

 “哦?让他进来吧,是自家人!”

 小秀才脸皮很厚,居然毫不见外,自在自得地进了书房,鼻子像狗一样抽动一下,口中赞道:“吓煞人香!”

 然后作个揖,口称:“中都锦衣卫总旗、凤阳县秀才、南京国子监监生杨植杨树人这厢有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