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2章 廷议(第2页)
众人面面相觑,又问邵宝道:“那他抱个孩子又是为何?”
邵宝说道:“宋使臣说是效仿西洋番人智慧,抱个孩子可以戳中各位心灵中最软弱的部分!
他还说如果孩子不能打动你们,下次就牵条小狗狗来!”
官老爷中有当过亲民官的,熟悉刁民卖惨的套路,但倭人卖惨手法闻所未闻,难道我们文明社会对人越了解,就越喜欢狗?
廖纪身为南京吏部尚书,是南京廷议当仁不让的主持人。他在东朝房里看到此情此景,心中不爽:我有生以来第一次主持廷议,邵宝真是节外生枝,居然抢我的风头!
不过邵宝资历远高于廖纪,年高德劭,廖天官不好发作,启步来到东朝房门口,召唤道:“大家快点进屋,我们议我们的,让宋使臣在院子里等候!”
这话没毛病。东朝房外众人不再理会宋素卿,进入屋子里。
南京兵部尚书参赞机务乔宇乔白岩职位最高,理所当然地最后一个走进来。他进屋后习惯性环顾四周,扫视一圈。
是我年龄大眼花了?怎么他也在这里?
在众人迷惑的眼神中,乔宇分开几名官员,来到墙角,指着墙边一个人喝道:“你小子怎么也在这里?谁让你进来的?”
只见墙边的一名锦衣卫小校拱手回禀道:“乔本兵!工作时,应该称呼职务!”
乔宇惊讶地问:“杨总旗是听记来了?”
东厂、锦衣卫的主要职责就是监控百官,各个中枢机关的衙门都有厂卫公开坐探,有异常情况就报给皇上。廷议、廷推时,厂卫惯例会派人在角落听记,但是厂卫不能发声不能干扰官吏工作。
杨植解释道:“乔本兵知道我。我是归南京锦衣卫管的,因为是秀才,被临时从国子监调来听记。”
乔宇哼一声,看看另外几名锦衣卫小军官,不再理会杨植,回到人群中。
众人看得津津有味,想不到乔本兵在东朝房能遇到不速之客,还是一位故人。
在场有南京吏部的官员说道:“这位小友,就是罗翰林的弟子杨植杨树人,江北五府小三元。”随后就开始讲杨植三次来南京吏部“程门立雪”,罗翰林在同僚逼迫下终于收下弟子的故事。
众官老爷恍然大悟:就是他把罗呆子抬上去的!不由得多看了杨植几眼。
杨植拱手作了一个罗圈揖,口中道:“晚生第一次听记,没有经验,请前辈们多多担待!前辈们说你们的,当我们不存在!”
一口一个前辈、晚生!你工作时难道不应该自称标下或下官吗?
踏马的,我人生第一次高光时刻,怎么就那么多幺蛾子!
廖纪肺都气炸了,两位尚书的资历功劳都高过自己,又不好训斥。
见人差不多了,廖纪站出来,咳嗽一声道:“今日廷议主题是日本之征,大家畅所欲言!”
众人眼睛都看向乔本兵。却见乔宇谦虚地说道:“我想先听听大家的意见。我怕我先说,大家附和我!”
理是这个理,毕竟南京六部中除了南京兵部外,别的都是吃闲饭的,人财军政样样不管。只要乔本兵开口,就是一锤定音。
按照廷议潜规则,尚书一级的大佬不会先把话说开,而是让手下小弟先出头。于是一名御史站出来说:“我皇明天朝上国,抚育万方,岂可不对日本施于援手乎!子曰: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所以助人为快乐之本,帮助他人,成全自己!”
南京工部一位侍郎立刻反驳说:“子曰:人无远虑,必有近忧。近前淮扬灾民之忧,你看不见吗?”
既然日本使臣开了口,拒绝就是政治不正确,大明王朝脸面无光。
一个个打手先后出场,反方的意思大体如下:目前不宜动刀兵,拖个三五年再说,日本就消停了。
不料正方更政治正确,一名侍郎出列说:“孔子曰见善如不及,见不善如探汤!孟子曰君子莫大乎与人为善!日本的孩子们在战火之中,我们能救一个是一个!”
杨植看得津津有味,他头一次见识大明的局委员扩大会议,心想这些官老爷不少是当过地方亲民官和带兵打过仗的,实操经验丰富,不至于只是辩经吧!
果然,打手们辩完经,大佬出场说干货了。
南京户部尚书邓璋有理有据:“据去过日本的人说,倭岛不用钱,不畜鸡豚,不通货,不食肉。天兵劳师远征,上了倭岛银钱不用,无粮无肉,半个月就会饿死,打什么仗!”
南京礼部尚书邵宝认为:“既然日本乞王师,就有为王师筹粮义务,吃眼前亏享长远福!苦一苦日本老百姓,骂名由明军来承担!反正我大明武夫已经臭名远扬,我就不信明军征日本还能比征安南时残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