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锦衣卫跟大儒辩经沧海茫茫粒米身

第56章 道不行(第2页)

 这些事包括日本出银子承担军粮等首辅当然早就知道。杨廷和继续问道:“这事透着蹊跷。关键是,圣上怎么会同意征倭?南直隶籍的邵尚书等人支持东征,情有可原。乔白岩是山西人,他怎么也站在三吴人士一边?”

 “听说是罗天官的一个锦衣卫弟子从中撮合的。”

 杨廷和知道杨植拜师、“六九专案”立下军功、托着罗钦顺当上吏部尚书的事,但是没有想到杨植会掺和到征倭当中,他想了半天也想不明白为什么杨植会这样做。

 杨廷和只在翰林院听过,六九专案的奏疏上见过杨植的名字。看来自己对杨植不了解,这是一个疏漏。

 “你知道杨植什么来历吗?”

 “杨植是赣州府人,父母双亡,失陷匪巢被王阳明所救,又被南直凤阳锦衣卫袁百户收为儿子,带到凤阳府。

 王阳明见杨植有宿慧,思想与气学相近,便推荐他去拜罗钦顺为师。”

 杨廷和听到“王阳明”三字,心中一跳,一个小秀才不值得太过关注,有可能是王阳明与乔宇结成同盟,这事必须问清楚。

 杨廷和紧张地问:“乔宇是不是跟王阳明有什么勾连?”

 商人想了一下,不确定地说:“听宫中传出来的消息,乔宇与圣上奏对时,力劝圣上召见王阳明。”

 王阳明、伍文定等江西官员立下这么大的军功,朝廷却没有什么表示,只是把王阳明任命为江西巡抚,现在王阳明正在江西流浪。

 杨廷和有些烦躁:为了让圣上不见王阳明,自己做了那么多工作,利用了正德身边的近臣,好不容易把王阳明先从杭州,再从芜湖赶走,就是不让王阳明有接近正德的机会。没想到百密一疏,乔宇居然会向正德提出召见王阳明。

 正德喜爱的文臣不多,乔宇、丛兰都在其中,这些人在正德面前说话的份量很重。丛兰最近被提为南京工部尚书,临去世前给了个二品奖励。

 现在正德已决意东征,从现在开始至少还要在南京停留半年以上。半年后还会在南京举办出征仪式等等,这么长的时间,变数很多,王阳明随时又可能去南京面君。

 杨廷和早在十几年前,就收受过朱宸濠的贿赂,朱宸濠聚财、增加护卫为造反做准备,都是杨廷和批准的。两人曾经有比较多的书信往来,朱宸濠失败后,杨廷和连夜把朱宸濠给自己的书信付之一炬,只是不知道自己给朱宸濠的书信是不是落入王阳明之手。

 朱宸濠被擒,导致从宫中、朝廷到地方都进行了大换血,很多官员被牵连下狱,被贬被自尽,连司礼监大太监萧敬都因为替朱宸濠说过好话而被贬退。

 如果朱宸濠留着我的书信,又被王阳明得到,王阳明会怎么做?

 实际上,自朱宸濠就擒后,首辅一直过着提心吊胆的日子。虽说首辅有体面,正德也不是翻脸无情的人,但是一旦此事被掀开,自己身败名裂后将是生不如死,真不如自挂东南枝。

 杨廷和这段时间想了很多办法,决定做两手准备:不能寄希望于王阳明没得到书信,或得到了书信不向正德举报自己。

 杨廷和对商人说:“你先回去吧,明天再来一次我家,我这里有一封信,你带去南京给张永张公公,告诉他这里有我掌舵。”

 杨植站在船头眺望东海,这次远航是从松江运丝绸到福州,依然是许大为船长,宋素卿、廖宣的一名宦官干儿子也在船上,自然是便衣装扮。

 虽然给了许大一个锦衣卫编制的胡萝卜,但为保险起见,临行前杨植还是让许大的家小寄宿在陆员外家里。

 杭州湾的南北距离并没有多远,从华亭出发不多时就来到了全世界最大的走私集散中心,宁波府双屿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