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8章 大才(第2页)
丛兰躺在床上,太医吴杰给他象征地检查一下,口中恭维几句,开了点补药就走了。乔宇坐在床头,握着丛兰的手说:“丰山,你这是君臣相得的殊遇呀!”
丛兰哼哼两声,勉强从床上坐起来,靠在枕头上,突然流着泪说:“白岩,圣天子没有心眼,只知道琢磨事不知道琢磨人,圣天子想做太祖太宗,却没有太祖太宗的狠劲,就怕天子……”
乔宇苦笑着摇摇头。丛兰属于浊流,一生在地方吃风沙水土,从没有束冠带立于朝堂之上搞政治,哪里知道高层的弯弯绕。
在平定宁王之乱后,立下大功的官员中,除了丛兰、乔宇被叙功得到升迁,李充嗣、王阳明等人反而被边缘化。
这里面的门道,丛兰哪里会明白。如果圣天子的好干儿们嫉恨王阳明轻易夺了他们的军功还说得过去,但乔宇想不通为什么首辅杨廷和如此嫉恨王阳明,毕竟两人地位相差甚远。
张永把正德送到宫中就回去了自己的外宅。这种司礼监的大太监可以出宫休沐,不用日夜值守宫中。
张永临时在南京城东征用了一个精致的外宅小院,仆役则从南京的军队中直接调兵来服侍他。
张永从后门进了外宅,刚在书房坐下,小宦就送来几张帖子。张永翻看后,抽出一张说:“把他叫进来。”
进书房的正是来往于南北两京,去过杨廷和家里的那名儒商。儒商进屋拜见后从怀里掏出一封书信。
张永细细察看信封后拆开展信观看,边看边问儒商:“杨首辅怎么说的?”
儒商站立着垂首恭敬地说:“首辅说请张老公为大明计,尽力督促圣天子返回北京。”
张永语带讥讽道:“天子在南京不好吗?首辅在北京说一不二,无人可以制约,咱家看他现在跟曹操也差不了多少。”
儒商脸色毫无波澜,回复道:“天子久在外巡狩,若有不豫,恐大明被后世所笑。这也是圣母皇太后的意思。”
张永豁然而立。如果只是杨廷和,张永倒是不惧,司礼监本来就是制约内阁的,司礼监有的是折腾内阁的办法。但是加上一个皇太后,就不是张永能抗衡的了。
儒商看看张永的神情,又说道:“圣母说了,只要张老公不掺和、不坏事,保张老公善始善终。”
张永神色变幻不定,说道:“别人都在内阁待不长,只有杨首辅能从正德四年进内阁,正德八年当上首辅直到现在!大明开国以来未有之相公,杨首辅真是大才!”
“来来来,杨小友,给你介绍一位我哩江西的大才!”
福州市内,于山山顶的亭子里,福州知府张鳌山一扫往日心事重重若有隐忧之色,亲热地拉着杨植的手,来到一位中年五品文官的面前。
那位五品文官却非常谦虚地站起来说:“张前辈谬赞了,这位小友是?”
张鳌山介绍道:“这位小友,姓杨名植字树人,原籍也是我哩江西的,中都锦衣卫总旗,南京国子监监生,江北五府小三元。我与杨树人各论各的,他叫我老师,我叫他朋友。”
又对杨植说道:“这位就是正德十二年的状元,我们江西南昌府进贤县的舒芬舒梓溪。可惜我当年馆选为庶吉士,学习期满没能留在翰林院,不然就和舒状元一起了。”
舒芬考中状元后,按大明官场以学历定终身的潜规则,他起步就是被授为翰林院修撰。从六品修撰相当于地方上四品知府,京官五品郎中,等于如今的厅级干部,他的起点是大多数官员奋斗一生的终点。
只要舒芬躺着按部就班升上去,五十岁就可以至少当个礼部尚书局常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