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锦衣卫跟大儒辩经沧海茫茫粒米身

第68章 望江楼(第2页)

 杨植磕头道:“微臣原厥本心,由于忠爱!”

 正德自小聪慧,学习能力非常强,是被翰林们教大的,现任的阁老杨廷和、梁储等人都在詹事府当过正德的老师,并以从龙之功入阁。

 其实正德本人对士子并无偏见,他见杨植恭顺,说道:“好好,平身,陪我游历望江楼。”

 江彬等干儿子们没有读过什么书,只能守在楼下。正德抬步上楼,吴经丘得等心腹太监紧随其后,杨植走在最后,见丘得向自己使个眼色,遂回一个心照不宣的眼神。

 几人上楼阁极目远眺,见江天一色浩浩汤汤,令人心胸为之开阔。正德张开双臂迎着江风,哈哈大笑道:“在江南,只有看到大江才有令人高远之感!所谓的江南大山,跟太行相比,泥丸尔!”

 杨植凑趣道:“江南烟雨六朝金粉,易消磨英雄豪情!所以太祖一直想在北方重新建都,至太宗才达成目的。”

 正德点点头,凭栏向江边望去,突然对杨植道:“你是小三元秀才,文章定然出色。此情此景,可赋诗一首?”

 杨植心中暗暗叫苦,不得已告一声罪,绕阁楼走廊慢慢走一圈。正德笑呵呵地看着杨植吃瘪的窘态,一声不吭。

 杨植绕圈看看江面,见远处有几艘小渔船,船夫在江上垂钓,便躬身对正德道:“有了!一蓑一笠一扁舟,一丈丝纶一寸钩。一曲高歌一樽酒,一人独钓一江秋。”

 正德咂摸一下说:“这诗没有什么意义,亦无意境,胜在取巧,可谓诗如其人!”

 这个评价没有错,但皇上在阴阳自己。杨植听后屁都不敢放一个,回禀道:“微臣也是受丘守备太监耳濡目染,才领悟到的!我们这些做臣子的,要主动想事、精心谋事、认真干事,为圣上分忧!”

 此人可用!正德眉开眼笑,问道:“杨监生,你有何求?”

 这是要论功行赏了,难怪大家都想着讨上位者的欢心!

 眼见杨植浑身颤栗,正德非常有满足感:人莫予毒,一言一笑就可以改变一个人的命运,这种感觉真好!

 “微臣想出监历事,去南京锦衣卫任职。”

 正德及一干太监猝不及防:杨植不按套路出牌呀!

 难道世界上真有既心眼实诚、又会拍皇帝马屁、且不求回报的读书人?不可能呀,历代史书、杂剧话本中,从来没有写过这种人!正常人都知道,心眼实诚与拍马屁是两者不兼容的!

 所谓的出监历事,是按皇明体制,监生学习了一年半载后,如被评为优秀,可以申请出监,去衙门里临时充当八九品的低级官员。这种官员是实习、临时性质,并非朝廷正式任命的所谓朝廷命官。

 杨植之所以提这个要求,是因为并非是个监生或秀才就能考举人的!两者都需要资格审查,需要层层把关、月月考核,学习成绩、品行评定达到卓异的标准。杨植作业欠了不少,只能通过出监历事为自己攒功德,达到卓异。

 如果在文官的衙门历事,看似风光,但八九品的官员无非就是孔目这种,平时抄抄写写写跑腿打杂,或者给正经中高级朝廷命官出差拎包、当耍官威的随从背景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