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锦衣卫跟大儒辩经沧海茫茫粒米身

第86章 伤逝(第2页)

 两个时辰后,紫禁城内敲响景阳钟,此时外朝百官正在下值的路上,听到钟声都猜到了结果,皇亲、勋贵、四品以上京官及科道言官纷纷涌到左顺门前,按职位排好。

 内阁四阁老已经在左顺门等候了。众官礼节性哭过后,张永从宫中出来宣读正德遗诏:“朕疾弥留,储嗣未建。朕皇考亲弟兴献王长子厚熜,年已长成,贤明仁孝。伦序当立,已遵祖训,兄终弟及。

 之文告于宗庙,请于慈寿皇太后。即日遣官迎取来京,嗣皇帝位,奉祀宗庙,君临天下。”

 大明朝廷的二品掌印官只有七个,即排在最前面的外朝六部尚书、左都御史,号称七卿。有时亦把稍低级别的通政司的通政使,大理寺卿加进去,号称九卿。

 这九卿掌管着大明王朝的意识形态建设权、行政权、兵权、司法权、监察权,理所当然站在官员的第一排,只是通政使、大理寺卿两人站的位置稍微靠后一些。

 张永读完遗诏,众官站起来面面相觑,互相大声议论起来。刑部给事中顾济排众而出,大声问道:“请问张大太监,圣上是如何崩殂的?”

 这是所有人关心的问题,按法制都要告之群臣。张永带着哭腔说道:“头天晚上,圣上大渐,今晨醒来已有回光返照之兆。

 此时豹房寝宫内,惟太监陈敬、苏进二人在左右。圣上对他们说:朕疾,殆不可为矣!尔等与张锐可召司礼监官来,把朕的意思传达给皇太后,曰天下事重,请皇太后与内阁辅臣议处。之前此事,皆由朕而误!非汝众人所能与也!

 圣上说完后,即驾崩而去!陈敬奔到司礼监告诉咱家,咱家到豹房见过圣体,奔于慈庆宫告之圣母,圣母乃命移殡于大内。”

 众官听后默然,流程上是没有什么问题。这时慈庆宫一名太监也出现在左顺门,宣读太后懿旨:

 “皇帝寝疾弥留,已迎取兴献王长子厚熜来京嗣皇帝位。一应事务俱待嗣君至日处分。”

 众官跪接太后懿旨。但是大家心中有数,嗣君绝对不是正德指定的,正德病入膏肓那么长时间,宗亲那么多,正德的侄子辈有几十个,要定嗣君早就定下来了。大家好奇的是为什么内阁会选正德的堂弟继承大统,那正德就绝后了。

 兵部尚书王琼怒发冲冠,站起来问道:“张大太监,这嗣君是怎么定下来的?”

 这是另一个众人最关心的问题。张永解释道:“圣上大行后,咱家禀告圣母,圣母即命杨廷和老先生等阁老议论所当立者,内阁议定之后关白太后,太后应允的。”

 王琼再也忍不住火气,排开几名尚书冲到四名阁老面前,厉声喝道:“决定谁当皇帝是小事吗?吾等九卿为什么事先不知道?”

 正德遗诏与张永所述互相矛盾,张永说嗣君是内阁议论后选定的,正德遗诏说正德临终前指定的。不过大家都知道大明王朝自太祖高皇帝后的列祖列宗,其遗诏都是内阁写的,这是朝廷心照不宣的潜规则。

 所谓的皇帝自我评价,体现的是当时内阁的意志。

 所以太祖之后的皇帝都要巴结内阁,否则皇帝崩后,对着天下人发诏书把自己臭骂一通,那自己躺棺材板里都会睡不着。

 无论如何,这个潜规则不能像王琼一样当众撕破脸皮公开议论,即使内阁没有让九卿参与立嗣君:官老爷是靠体面吃饭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