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锦衣卫跟大儒辩经沧海茫茫粒米身

第92章 人心惟危(第2页)

 嘉靖咂摸一下这句话,眼睛发亮道:“本朝三大学术大师,还是王阳明的话既浅显易懂,又直指要害!”

 “王巡抚云此话是一名秀才说的。”

 “喔?”嘉靖兴趣来了。“此秀才定学问精通,可知其姓名?”

 “听王巡抚说那秀才姓杨名植,乃是吏部尚书罗钦顺唯一弟子。杨植对王阳明说:那句话,也是听一名学究天人,博古通今的不世出天才说的。不过那名不世出天才已经过世了。”

 大概是哪位隐世大才言论的吉光片羽。自宋以来,这种大才很多。他们生前淡泊功名利禄,其学术藏之于名山,传之于后世,往往会在一两百年后大放异彩。

 嘉靖点点头道:“朕知道怎么做了。袁先生,你们当地方官的,下车伊始先要干些什么?”

 袁宗皋躬身答道:“天下道理是相通的。太祖高皇帝曾为地方官员写过上任指导:首先祭告天地神灵,再拜访乡绅父老,了解当地风土人情,然后盘点府库,掌握钱粮。”

 想起当年孝宗居然没钱办丧事,眼前正德的灵柩还停在几筵殿,嘉靖赶紧转头问张佐:“内库账册交接了么?”

 张佐上前道:“皇爷爷!内库今年入库十五万两,上月遣返外四家及先皇召来的外番使臣僧侣杂耍等花费十万两。现存银三十万两。”

 嘉靖吃惊道:“皇兄派了多少内监去外面收矿税、商税?难怪内阁在草诏中欲罢各地收税的太监,给士绅一条活路!”

 张佐做过功课,回复说:“今年内库的银子是从日本运来的。大行皇帝去年派苏松团练东征日本,今年运回来一批银子,一半用在吴淞江疏通,一半解往内库。”

 嘉靖松口气,至少正德的葬礼不至于让人说闲话。

 “那日本一贫如洗,居然有如许金银!苏松团练莫非仿效当年征安南旧事,残虐日本?”

 袁宗皋接口:“天子乃天下人之父母,日本子民亦陛下之赤子!

 人心惟危,道心惟微,惟精惟一,允执厥中!吾皇明切不可残民以逞,与夷狄同类!”

 黄锦出来回答道:“大行皇帝不豫之时,有李充嗣、张岳奏报东征之事,积压至今。另南京锦衣卫密报锦衣卫东渡日本监军。”

 锦衣卫、东厂的密报不经通政司直达天听。嘉靖在殿试后才有时间批阅近三个月来的积压奏疏,目前没时间看。他点点头道:“袁先生请回,让陆松进来奏对。”

 待陆松见过礼后,嘉靖开口说道:“王府旧人,这几日可曾有收受礼金的么?”

 嘉靖在路上对随从和身边的大臣说:不要骚扰沿途的百姓;沿途藩王若提供饮食和馈赠,都要辞谢不受。如果沿途官员准备了珍馐美馔,或所修建的行院稍微豪华一些,嘉靖都立刻下令不得停留,径直前行。这样往往到达下个地界时,当地官员猝不及防,只能简单送些粗茶淡饭过来,嘉靖反而对当地官员宽慰致歉。

 陆松知道嘉靖虽然很念旧情,却非常讨厌身边人打着自己的旗号胡作非为。回答道:“来了访客不能失礼不见,不过王府旧人从来没有收过任何礼物。”

 嘉靖满意点点头,道:“你对朕亦有抚育之恩。但此行扈卫叙功,你亦不过升至副千户。

 太祖自有典制,朕欲革除大行皇帝封赏太滥之弊政,陆千户莫要怨望。”

 陆松赶紧叩首,流着泪说:“陛下天恩浩荡,微臣哪敢心存幸进!”

 想了一下又说道:“陛下!我风闻有件事,一定要跟陛下汇报!”见嘉靖没有作声,陆松低声道:“大行正德皇帝的奶娘是福建人,叫杨阿保;大行皇帝的奶兄弟叫杨玉,任锦衣卫指挥使提督西厂。去年大行皇帝回到北京后,杨玉即病逝,亦未有人告诉大行皇帝。

 自杨玉病逝后,大行皇帝的身体突然恶化,于郊祭吐血倒地,终于不治而崩。”

 嘉靖悚然而立,讶声道:“属实么?”

 陆松又叩首道:“是几位北京锦衣卫一品官员前来拜访时说的。他们夸陆炳时,提到了杨玉。”

 嘉靖看着桌案上的正德起居注和杨廷和的草诏,想起杨廷和曾拒绝更换正德的医生,出了一身冷汗,定定神后对陆松勉励说:“你下去吧。可惜你是个老实本分的人,惟有忠诚可嘉。今后你当不了大官,任不了大事,回去好好培养陆炳。”

 次日嘉靖早早来到文华殿翻阅积压奏疏,太监报内阁四相公来访,前来沟通草诏定稿。

 四位阁老行朝常礼被赐座后,杨廷和开口问道:“敢问陛下,登极诏书可有需要修改之处?”

 嘉靖沉吟片刻道:“内阁对皇兄之评价是否苛刻?若此诏书颁于天下,恐怕世人会说朕器量狭小。”

 “陛下,大行皇帝被奸佞蒙蔽,无须多言!”杨廷和激愤道,“那江彬逆贼见大行皇帝无子嗣,曲意逢迎,被大行皇帝赐以国姓后,遂生奸意谋害大行皇帝,公然聚众造反妄图篡夺大位!京城谁人不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