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锦衣卫跟大儒辩经沧海茫茫粒米身

第96章 归来(第3页)

 以地青的习惯,杨植站在船头吹着冰冷的海风,凝神推演着今后的发展变化。李老巡抚披着大氅来到他身后,问道:“一看到你这样子,我就知道你娃娃又要豁哪个!”

 杨植转头笑道:“儿豁嘛,我还只是一个秀才,今年要考乡试的撒!”

 “你不是说要让日本内战不停,让他们的诸侯大名都往大明送银子么?怎么给他们搞一个种姓制加议会制出来?”

 杨植笑了笑说:“种姓制只是保证他们的底层人民不反抗,不保证他们的上层不打。游牧鞑子的议事制度,是为抢劫而成立的部落联盟制。游牧鞑子抢劫不到了,你看看今天他们各部落互相打成什么样。以后可以让朝鲜、琉球都各自支持日本某一个政党。”

 松江苏州的乡兵携带金银衣锦还乡,李充嗣心心念念的吴淞江出海航运兼水利工程在华亭县这一段修得比较顺利,这个时代的大工程主要靠官府在农闲时征农户服劳役。趁着现在枯水期,数以万计的农民站在浅水里,搬石头运土方挖河泥。

 官员们有述职、解送银子的职责,继续向西。杨植来到苏州,先去拜会王宠,见面就送上两锭金子:“王老师,这是我今年的束修!”

 王宠喝道:“去年的学费你交了却没有来上课!今年就是乡试之年,莫不是你平时不烧香,临时抱佛脚,待我考考你学得怎么样!”说话间当即出了一道礼经题,命杨植做答。

 杨植暗暗叫苦,只得坐下来开始写小作文,几柱香功夫后写好给王老师,王老师看完摇头叹息道:“你肯定考不上举人的!”

 杨植很不服气地说:“我是中榜,录取率比你们南榜高五倍!老师不要因为自己屡试不第,就觉得我不能中!”

 王宠冷哼一声道:“文章写得好不一定中,但是文章写得差一定不中!乡试会试是糊名加誊录,阅卷官根本不认识你,不是县试院试可以相比!”

 虽然自己有主角光环,但科场之上运气很重要的!杨植想想有点心虚,次日杨植按礼节去洞庭拜访王鏊,顺便摸摸乡试会试的门道,毕竟王相公才是槛内人。

 王鏊还是和以前一样风烛残年,拥着锦被坐在火盆上。两人扯了一会东征造福苏松的事,杨植就把话题引到自己今年乡试上:“王前辈,我听说一件逸事,想向相公请教!”

 王鏊一抬手,杨植接着说道:“那状元公杨慎在正德三年参加会试,当时的会试主考官是王相公您,你怎么就把他的试卷烧了呢?”

 王鏊面色惭愧回道:“凡事总有意外!当时深夜阅卷,一不小心将烛花落到杨慎的试卷上,结果让杨慎蹉跎了三年!”

 “那么问题来了!王相公,会试卷子糊名、誊录,你是怎么知道这张卷子是杨慎的?难道王相公随便烧了一张卷子,却刚好烧了杨慎的?”

 “啊?”王鏊一时语塞,想了半天,语重心长地说:“杨小友,自你我相识起,我就发现你老实本分,为人忠厚。尤其是你在南京国子监写的揭帖,虽说观点与老夫之理学相悖,但是你的文章才气过人,笔力纵横!小友德才兼备,只须做好自己即可。桃李不言,下自成蹊。”

 杨植还想努力一下,王鏊说道:“杨小友,这些事你还是不要知道的好。知道后只会污染你纯洁的心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