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2章 中举之后(第3页)
如今听徐阶这么一说,大家明白了其中关窍:湛若水王阳明罗钦顺虽互相学术否定,但是三人都是私交甚笃的好友。学术大家虚怀若谷,湛若水怎么可能不录取心学、气学子弟,而且极有可能点心学气学子弟为经魁!
举子都是聪明人,想明白后心服口服,纷纷说道:“两位经魁才学过人,人品高洁!”
众人说话之际,便听到一阵欢呼声,湛若水、应天府尹等乡试官入场,大家开始唱“呦呦鹿鸣,食野之苹”,跳魁星舞,举杯庆贺。
鹿鸣宴上,乡试官与举人们不会真的喝酒吃席,酒菜由衙役、工人打包回家,谓之为沾喜气。
鹿鸣宴次日,举子们就要去拜座师。理论上乡试同考官亦是老师,但是华夏人民非常势利,拜了山东河南的教谕又有何用?
湛若水已经从贡院搬出来,住到南京城外官驿,上新河边。
前来拜师的举子成群结队,湛若水也应付不了这么多人,举子们一排排跪下叩头送上礼物完成拜师礼,从此即可以湛大家的弟子自居。湛若水的门生遍天下,南直本科举子到哪里当官都能找到帮手,算是得着了。
杨植与十来个举子一齐行完礼后就回去了,晚上又偷偷独自来官驿求见。
杨植感谢道:“晚辈居然被湛大家点为解元,实在出乎意料!”
湛若水讲学出身不说客套话,直接说:“其实以你第一场的四书文章,中举比较勉强,同考官差点黜落你。至于点你为经魁,是萧提学建议的,他说你的策论很好!”
“啊?”杨植没有想到自己掉落悬崖却被人拉了上来,接着一步登天。“外面那些喜欢看我文章的人有福了!以后我会不断写下去的!”
湛若水一时无语,无论他走到哪里,年轻士子没有不敬若神明地侍候他。他没有见过杨植这种浑不吝的人。
也不知道杨植在罗钦顺面前又是什么嘴脸?
“上次在凤凰台,你说的话似乎与罗整庵学术有所不同,是你自己想出来的吧?”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杨植坚定地说:“这个不重要!学术大家们只是用不同的方式解释世界,而问题在于改变世界!”
湛若水道心破碎。难怪在北京时自己夸杨植年轻有为见识不凡,罗钦顺脸红耳热,顾左右而言他!
“喔喔,你去拜会一下萧提学吧,好好谢谢他。”
萧鸣凤心学门人,没有什么架子,他以官场前辈的身份指点道:“再过几天你们举人要加试骑射数律,你在这方面怎么样?”
杨植虚心问:“这里面有什么门道么?”
“我大明以武立国,太祖高皇帝要求秀才举人进士武德充沛!
乡试会试过后,举人进士都有加试。加试的时候,吏部兵部会派人在场记录。武功好的举人进士可以优先选官。”
这个年代的武功考试只考举重、骑射,不是考江湖打把式卖艺那种花里胡哨的表演。
太祖高皇帝吸取前宋教训,立国后要求秀才举人进士武德充沛,对文人的武力值要求很高,这也使得土木堡事变后形成的文臣领兵挂帅制度有很大的说服力。
不是说大明的文臣不能打,直到大明末世,文臣都有不少亲自冲阵打崩对面的精锐女直。但大明文臣普遍自视甚高:老子也能骑烈马舞长枪射穿重甲,而且老子文化水平高!这就使他们以知兵自诩,更加高高在上轻视武夫,不但视武官为牛马,而且平时混士大夫圈,脱离基层士兵。
想到此处,杨植说道:“谢前辈指点!我知道怎么做了!”
萧鸣凤亦不多说,对杨植道:“我曾经以为自己一生止步于四品官,但是后来我的面相气色有较大的变化,我还有进步空间!我们第一次见面时,跟你说过的。你可要记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