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锦衣卫跟大儒辩经沧海茫茫粒米身

第119章 御前官司(第2页)

 目前支持嘉靖认生父的士人不多,有名望的只有杨一清、王阳明、湛若水,他们在翰林院和朝士中没有根基;江西籍朝臣虽然占朝臣的数量多,以费宏、罗钦顺为首,但这两人对议礼持中立态度;这个杨植与王阳明湛若水乔宇同伙的,嘉靖会不会看中他?

 杨廷和飞快推导杨植的目的,只听杨植跪禀道:“陛下,众所周知,微臣与文待诏相识于微末之时,故而见不得有人对其冷嘲热讽,所以才为之打抱不平!

 微臣只听说过五伦乃是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不知道什么前胸后背!

 微臣就是这样的性格,微臣就是这样的汉子!”

 嘉靖听到前胸后背的谐音梗,平时叶子牌一样的脸像湖水荡漾开来。

 这就是一个佞臣,太可怕了!此人居然是榜眼,他和那些装傻充愣卖弄大老粗人设以讨取皇帝欢心的武将有什么两样!还给自己打造出重故人念旧情的形象,嘉靖最吃这一套!

 张佐看看嘉靖脸色,又问道:“文人为诗词歌赋琴棋书画作口舌之争,亦是常事,何至于动手乎?”

 只听那小奸臣杨植又说道:“陛下,文徵明的才华不用多说,只可惜他命运多舛,屡试不第!当今圣天子在位,不忍见贤才埋没民间,经李司空推荐,乃征文徵明为翰林待诏,此举人皆称颂。”

 小奸人话锋一转,语气有力起来:“但是总有一些同僚,不能体会陛下爱才之心,冷言冷语,说翰林院容不得出身不正之人。

 翰林乃陛下之文秘顾问,不能体会陛下苦心,以自己所谓的两榜进士出身讥讽文待诏,是可忍孰不可忍!

 微臣年轻气盛,忍不住动手打人,有失翰林体面,今日任凭陛下处罚!”

 陛下,我是为你好!

 杨廷和偷眼看了一下嘉靖,见嘉靖的脸色一下子阴沉下来,似乎还有怒色。

 嘉靖的授业老师,前兴献王府长史周诏是举人出身,今年被嘉靖任命为翰林院侍读学士兼詹事府少詹事。他就在文华殿中,听到这话,脸色非常难看。

 小王八蛋太阴了!杨廷和冷汗涔涔,自己从政几十年,根本没有碰到过这种老阴逼!

 他打架就是为了有机会在嘉靖面前说这些话!

 此子断不可留,应该和张璁一样赶出北京!

 殿内的气氛尴尬起来。杨廷和身为首辅有调和鼎鼐之责,必须要说话的,于是上前一步道:“陛下,科场比拼,确实运气占八成,很多士子才华横溢,却科场挫败,所以才有圣天子不拘一格选拔人才,召入翰林院!

 但杨编修一名新人,为口角之争而动手殴打前辈,可见此人读书养气的功底不够,不宜为翰林,伴君左右顾问!

 圣人云: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

 翰林人称储相,乃大明中枢官员备选!杨编修骤得功名,还宜读书历练,养静气去躁气!”

 这话说的还是不错。嘉靖又看向罗钦顺。

 罗钦顺心中暗骂弟子坑人,但是此刻不得不出来为弟子说和:“陛下,万事万物但求一个本源,提纲挈领!

 杨编修其意为诚,其行为忠,闻斯行之,不可以一眚掩大德也!”

 官司打到这里,事实没有疑问,就看嘉靖如何定性了。

 嘉靖想了一下,开口道:“令文待诏参与编撰武宗实录,修订、校录宪宗实录”。

 台阶下侍奉的翰林羡慕不已。文徵明一进翰林院,以七品待诏身份就捞着了这么大的功劳,多少正途翰林不知道熬了多少年才能得一个编书的机会!

 “杨编修怎么处理,诸先生议一下。”

 按杨廷和的想法,最好是按一个忤逆的罪名把杨植贬到云南去,越远越好;实在不行打发他去福建跟舒芬一起吃橄榄也好。但杨植没有冒犯君主,甚至于是赤子之心,忠于圣上。

 杨廷和起身建议说:“陛下,杨编修曾在丹陛之上放言说对状元没有兴趣,更热衷于策马塞上,纵帆海外,不如将杨编修调往都察院,使其于边关巡按历练,以磨掉身上的娇躁二气!”

 殿内众人闻言暗自称赞。按规矩,翰林平调为京官相当于贬谪,杨植既然不是贬谪,升为六品京官才算是平调。巡按的品级不高但权力甚重,杨首辅这个建议宽宏大量,给了杨植最好的去处,不愧是宰相肚里能撑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