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2集:渡河之法(第3页)

 众人一边躲避着黑衣人时不时的攻击,一边在洞穴内四处寻找着线索。赵轩在一个角落里发现了一块刻满字的石碑,上面记载着一些关于宝藏守护之力以及应对危机的方法。

 “找到了!上面说只要将洞穴中央那尊雕像手中的宝珠取下,放到石门旁的凹槽里,就能控制这光幕,还能让这些黑衣人失去行动力。”赵轩大声喊道。

 众人听了,赶忙朝着洞穴中央的雕像跑去。那雕像足有三丈高,雕刻得栩栩如生,其手中握着一颗拳头大小的宝珠,散发着柔和的光芒。

 陈虎一个箭步冲上前,纵身跃起,想要取下宝珠,可那宝珠像是有着一股吸力,紧紧吸附在雕像手中,费了好大劲儿才将其取下。

 张择端接过宝珠,迅速跑到石门旁,找到了对应的凹槽,将宝珠放了进去。只见光幕瞬间扩大,将所有黑衣人都笼罩其中,他们像是被定住了一般,动弹不得。黑袍人见状,知道大势已去,想要转身逃走,却被光幕反弹回来,摔倒在地。

 “哼,想跑,没那么容易!”陈虎走上前,用刀指着黑袍人,冷冷地说道。

 众人这才松了一口气,纷纷围坐在地上,歇息片刻,缓过劲来后,开始仔细查看起这些宝藏来。

 打开一个个箱子和盒子,里面的金银财宝、珍贵的古籍、失传已久的工艺制品让人眼花缭乱。金银财宝在夜明珠的照耀下闪烁着耀眼的光芒,古籍上的文字仿佛诉说着往昔的故事,工艺制品更是精美绝伦,每一件都堪称稀世珍宝。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这些宝藏可真是无价之宝啊,咱们得好好想想怎么处置它们。”张择端看着眼前的宝藏,心中思索着。

 “是啊,咱们可不能据为己有,得让它们发挥更大的用处才是。”李二附和道。

 众人经过一番商议,决定按照之前的想法,一部分宝藏用来修缮汴京的城墙、桥梁等公共设施,让城市更加坚固繁荣;一部分用来资助贫困的学子,让更多人有机会读书识字;还有一部分珍贵的古籍和文物,则捐赠给朝廷的史馆,希望能让后人更好地了解前朝的历史文化。

 处理好宝藏的分配事宜后,众人带着满心的欢喜和成就感,离开了洞穴。一路上,大家有说有笑,回想着这一路走来的艰辛与不易,都觉得这一切都是值得的。

 回到汴京后,他们便开始着手实施宝藏的使用计划。消息传开,汴京的百姓们都对张择端等人的举动赞不绝口,纷纷称赞他们的大义和无私。

 随着宝藏用于修缮城墙和桥梁,汴京的城市面貌焕然一新,城墙更加坚固,桥梁也变得更加宽阔稳固,交通愈发便利。那些得到资助的学子们更是心怀感激,努力学习,期望日后能为汴京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而捐赠给朝廷史馆的古籍和文物,也成为了史学家们研究前朝历史文化的重要资料,为后人了解那个时代提供了珍贵的实物依据。

 张择端也因为这次探寻宝藏的经历以及对宝藏的妥善处置,名声大噪,不仅在汴京,甚至在周边的城市都备受尊崇。许多文人墨客、达官贵人都纷纷前来拜访,想要听他讲述这段传奇的故事。

 在这之后,张择端继续醉心于绘画创作,他将这次经历中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想融入到画作之中,笔下的作品愈发富有韵味和内涵。他的弟子们也深受启发,绘画技艺更上一层楼,“端派”绘画在他们的传承与发展下,影响力不断扩大,吸引了更多的人投身到绘画艺术之中。

 日子一天天过去,汴京依旧是那样的繁华热闹,而张择端和他的《清明上河图》以及那段探寻宝藏的故事,成为了人们口中代代相传的传奇,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人去守护这座城市的美好,去传承和弘扬优秀的文化传统,让这座城市的文化底蕴愈发深厚,永远散发着独特而迷人的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