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0章 守护抉择(第2页)

 而对于文化传播这一块,计划先制作一系列高质量的科普短视频,选取一些不涉及核心秘密,但又能展现清明上河图新魅力的内容进行发布,吸引大众的关注,激发大家对这幅画的兴趣。并且,在一些专业的文化交流活动中,邀请少数有影响力的文化名人、学者提前了解相关内容,通过他们的影响力,在合适的圈子里慢慢传播,营造一种神秘又引人探究的氛围。

 林羽看着这个初步方案,心中稍感安慰,但他也知道,这只是第一步,还有很多细节需要不断完善,还有许多潜在的问题需要去考虑。

 第五章:意见分歧

 然而,方案在进一步讨论的过程中,还是出现了不少意见分歧。一些专家觉得,科普短视频的制作虽然能吸引大众关注,但也存在风险,万一被有心之人截取关键画面进行恶意解读或者利用,那后果不堪设想。他们主张只在专业的学术刊物上发表研究成果,等过个几年,确保安全了再慢慢向大众普及。

 而从事文化传播工作的人员则认为,这样的做法太保守了,文化的传播是有时效性的,如果错过了最佳的传播时机,大众的热情会逐渐消退,那好不容易挖掘出来的清明上河图的新魅力就没办法发挥最大的影响力了,对于文化传承来说是一种损失。

 在安保升级这一块,也有人提出质疑,觉得投入过多的安保力量和资金去保护一幅画,是否有些资源浪费了。毕竟博物馆里还有许多其他珍贵的文物也需要保护,不能顾此失彼。各方各执一词,会议室里常常争论得面红耳赤,林羽看着这混乱的场面,眉头紧锁,他知道,想要达成共识,还需要付出更多的努力。

 第六章:完善方案

 林羽没有被这些分歧打倒,他反而更加坚定了要协调好各方,制定出一个完美方案的决心。他开始逐个找那些有不同意见的人深入交流,倾听他们的想法,寻找折中的办法。

 对于科普短视频的争议,最终决定采用分级发布的方式。先制作一批只介绍清明上河图基本背景知识以及这次发现的大致情况的视频,这些视频内容比较常规,不会涉及核心秘密。等过一段时间,根据社会反响以及对安全性的评估,再制作第二批视频,适当透露一些经过处理后的符号相关内容,以一种悬念式的方式呈现,既勾起大众的好奇心,又不会暴露太多关键信息。

 在安保方面,林羽协调文化管理部门重新规划了博物馆的整体安保资源分配,不仅仅是清明上河图所在展厅加强防护,其他文物展厅也会按照重要程度,逐步提升安保水平。同时,积极寻求社会资金的支持,通过一些文化公益项目,筹集更多的资金用于安保设备的更新和人员的培训。

 而对于在专业学术刊物发表成果这一环节,规定必须使用加密的电子版本,并且只有经过授权的专业人士才能查阅,这样既能保证学术交流的正常进行,又能防止成果被随意盗用。

 经过一轮又一轮的修改完善,方案终于越来越成熟,越来越能平衡好传承与保护这两方面的关系了。

 第七章:方案出炉

 在无数个日夜的努力,以及各方力量的共同协作下,一套完整的方案终于出炉了。

 专业的学术团队会深入研究解读那些新出现的符号与文字,他们会将整个研究过程详细记录,整理成册,形成一本具有权威性的学术着作。但在着作出版前,会经过多轮严格的审核,确保其中没有任何可能引发安全隐患的内容。而且,着作的发行范围也会进行严格把控,初期只在专业的史学、文化研究机构内部流通,后续再根据情况逐步放宽范围。

 在特定的文化交流场合,比如每年举办的国际文化节、国内大型的传统文化研讨会等,会有选择地向大众展示部分内容。展示的形式会多种多样,有精心制作的图文展板,有专业学者的现场解读,还有通过虚拟现实等技术模拟出与符号相关的一些场景,让大众能够直观地感受到清明上河图背后更为深厚的底蕴,但每次展示的核心秘密都会控制在极小的范围内,做到循序渐进地让世人知晓。

 同时,安保措施更是全方位升级。清明上河图存放的展厅,除了有高科技的监控、报警设备外,还设置了多重的物理防护,从特制的展柜到坚固的门窗,每一个细节都不放过。安保人员也会进行专业的培训,不仅要掌握常规的安保技能,还要了解清明上河图以及相关秘密的基本情况,以便在遇到突发情况时能够及时应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