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章 娟帕(第2页)

 上品娟帕的料子轻薄柔软,比绣下品娟帕的难度要大一些。绣两个三文钱,下品娟帕是一文一个。

 村里很多妇人农闲时都会到镇上的大户人家或布庄绣娘的手上揽点散活,挣点儿银子补贴家用。听村长说沐瑶和人合伙开店还给他们招揽了活计,都争先恐后的报名参加。这个季节地里没有活,要是勤快点儿的话,一天绣个十二三个娟帕不成问题,那一个月可是不小的数目,不比自家男人在镇上挣的少,过年时还可以给孩子添一件新衣裳。

 苏墨派人送的第一批布头,有些是不在整数里面的,为的就是让绣娘练好了再绣,防止弄坏了料子,耽误工期。可小南村妇人的手都很巧,竟没有一个绣坏的,那些多余的娟帕当然都留给了自家的孩子,这么好的娟帕她们可还从来没用过呢!

 小南村五十多户人家,有二十多家人都领了这个活计。娟帕要在开业的前一天交上去的,虽然人们很努力的赶工,可也才做了一多半。还有两天就到交货日期了,有的妇人看着手里那么多的料子可就犯了愁。这要是耽误工期可是要赔银子的,这头一批就要两千块娟帕,以后还不知道要多少呢!这一年到头下来,怎么着也得赚五六两银子,可不能毁了这单生意。再说这还是沐瑶那丫头为她们争取的活,不能糟蹋了这丫头的一片心呐!

 有几个妇人思量之后就去找了村长。村长知道了这个事儿也很着急。他们小南村在镇上的几个村子中那可是最穷的村子,在县上也是挂了名的。县衙不但得不到小南村的赋税,在大灾之年还得给他们贴补点,这也成了县太爷的一个老大难。

 孙怀信自上任以来,虽也做了不少努力,但收效甚微。村里的小子到了说亲的年龄,也没有媒婆愿意上门。嫁出去的女儿由于没有像样的陪嫁也遭公婆的嫌弃,在婆家抬不起头来。老村长最大的愿望就是,在卸任之前能让小南村交上赋税,让村里的孩子都有饭吃,有书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