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3章 王建军的惊喜

粤州火车站。

一个戴着破旧鸭舌帽的老汉蹲在月台角落,脚边放着两个樟木箱,箱子表面刷着“侨务办公室国庆慰问物资”的红漆字样。

他眯着眼,盯着站台上高音喇叭里喷吐的革命口号,手指在箱扣上无意识地敲着节奏。

“老徐,货验过了?”

一个穿蓝布工装的中年人凑近,袖口沾着码头特有的铁锈味。

老汉没抬头,只是用潮汕话低声道:“四九城的‘月饼’,加料了。”

工装男点点头,从怀里摸出张皱巴巴的调拨单,上面盖着“粤东省轻工业厅物资处”的模糊公章。

两人合力把箱子抬上开往上海的货运列车时,列车员瞥了眼单据就挥手放行——

这年头,打着“支援社会主义建设”旗号的物资调动,没人敢细查。

珠海北站仓库,凌晨三点。

“都手脚麻利点!”

保管组长挥舞着《红旗》杂志催促工人:“这批中秋慰问品要赶早班车发四九城!”

穿藏蓝中山装的男子悄悄往组长兜里塞了包大前门:

“老哥,粤州来的樟木箱……”

“知道知道!”

组长不耐烦地摆手:“不就是侨联特供的‘统战物资’嘛!”

他指了指角落里盖着帆布的两个箱子:“别拆封条,直接装车。”

中山装男子笑了笑,袖口露出半截瑞士梅花表——

这是去年港澳同胞“自愿捐献”给侨联的“爱国礼品”。

四九城永定门货场,八月中旬左右。

“轧钢厂的慰问品?”

调度员翻着登记簿突然皱眉:“这樟木箱不在清单上啊……”

穿军便服的小伙子立刻递上介绍信:“首长特批的,珠海侨办转赠老区干部。”

信纸右下角盖着某军区后勤部的椭圆章——真的,但本该用在军大衣调拨单上。

“早说嘛!”

调度员恍然大悟般拍腿,指挥装卸工把箱子抬上三轮车。

车夫蹬车时,绑腿里露出截褐色疤痕。

现在,这口辗转两千里的樟木箱就摆在王建军面前。

他摩挲着箱角那块被磨花的漆面,隐约辨出“慰问用品”的模糊字迹。

这箱子怕是装过丝绸、茶叶,如今却成了资本横跨港岛的诺亚方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