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4章 曹琴默32(第2页)

 由于中风,太后临终前想要提起小儿子都没能做到,含恨而终。但正也因为没能够提起小儿子,叫皇上对其的怨恨再没有上升。虽不至于握手言和,但无视也算是好事。 

 毕竟太后在十四被关入景陵时,就送了乌雅氏的人手在侧。只要皇上不抽风,吃喝最起码是不愁的。时也命也,有时候费尽心思的谋算,不如一场意外来的合心意。 

 皇上难过了许久,就是因为幼年时求而不得的母爱,才在他这一生占据了相当大的份量。整日里不是在养心殿窝着,就是去储秀宫抱着温宜发呆。 

 偶尔看着说话不太利索的弘晏,呼兄唤弟的在储秀宫小聚,这热热闹闹的场景,叫他不由得带入进去。 

 弘时都是当阿玛的人了,却仍旧轻易被弘晏的邀约请了过来,手里拎着他福晋最擅长改良后十分可口的如意卷,很快就得了‘最好的哥哥’的称号。 

 到底是庶母,曹琴默会在三阿哥来的时候一并把其福晋也请来。 

 董鄂氏是个十分漂亮的小姑娘,说话细声细气的,但是实际为人非常的敞亮。 

 曹琴默观察了一阵子,摸到了三福晋的命门,和年世兰一样,是个顺毛驴,只不过,看着比年世兰多长了一点脑子。 

 “贤额娘这里真是热闹,人也温柔。” 

 三福晋只去了两次,就被曹琴默的形象哄骗了去,虽然她暂时没有妯娌可以交流心得,但有个不会说话却懂倾听的夫君,两人也算的上是相敬如宾。 

 “你若喜欢,便可以递了牌子常来坐坐。贤额娘是宫里头难得的好脾气,听我额娘说,贤额娘以前跟着脾气暴躁的孝淑皇后身后,也从来不生气不发火。” 

 三福晋倒是知道孝淑皇后的美名:“听闻孝淑皇后是个面冷心软的美人儿?” 

 弘时对年世兰的印象并不深,一是潜邸时齐妃看的紧,年世兰忙着跟宜修夺权跟别的妾室争宠。二是进宫后孝淑皇后的身子就不好了,隔三差五的就病上那么一场,根本没有机会露面。 

 他扒拉扒拉本就不多的印象,又想了想曾经额娘总是嘟囔着‘也就比她年轻时美艳两分’的话,下意识的说道:“应当是如此。不过我身为皇子,也就因着弘晏才和贤额娘走的近了些。从前并未注意这些,你若是好奇,改日问问额娘或者贤额娘都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