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章 助力竞选(2)

 将查尔斯推举为南安普敦选区候选人的工作,有条不紊地顺利推进着。 

 “才刚踏入军旅生涯,转瞬就退伍转而投身政界,这步子是不是迈得太急了些?”有人不禁提出质疑。 

 “我听闻,他原本是打算在军队里继续施展抱负的。然而,当下咱们托利党正深陷困境,局势严峻,所以他心怀为党分忧的热忱,毅然决然地决定参选,想要为党出一份力。”知情人解释道。 

 “真的吗?想不到,查尔斯还挺有担当,靠得住啊。”质疑者的口吻里带上了几分赞许。 

 “反正南安普敦这地方,除了弗拉明,实在找不出其他愿意参选的人了。对咱们党而言,让查尔斯参选倒也没什么坏处。更何况,咱们托利党确实也到了必须改变那老旧、刻板形象的时候了。”党内人士这般分析着。 

 近些日子在英国国内,民众对托利党的印象,用一句话便能精准概括: 

 守旧的保守老头党。 

 这局面可不是旁人强加的,纯粹是托利党自身一系列作为导致的,结果便是其人气一落千丈,跌入谷底。 

 这些党内的“老头们”,面对国内的暴动,应对起来毫无章法,显得力不从心; 

 在缓解爱尔兰人所受压迫的问题上,也毫无建树; 

 至于倾听中产阶级的诉求,更是想都别想,如此一来,不受民众待见也是情理之中的事。 

 目前,托利党唯一能被称道的,大概也就是在那些有损地主和贵族利益的改革法案上,果断投下反对票了。 

 可一旦被贴上这种老旧、刻板的政党标签,想要摆脱,至少得花费数年时间。 

 恰在此时,像查尔斯这样年轻的政治家崭露头角,无疑给托利党注入了一股新的活力,带来了积极的信号。 

 更值得一提的是,与查尔斯同届的格莱斯顿,同样展现出了非凡的潜力。 

 托利党的中坚力量敏锐地意识到,如果能够合理利用这股新生力量,或许就能借此契机,成功摆脱托利党那刻板、守旧的形象。 

 诸如罗伯特·皮尔和威灵顿公爵这样党内举足轻重的核心人物,为了牢牢抓住这个难得的机会,可谓是不遗余力,倾尽所能。 

 没错,说实话,要是连这点改变的势头都营造不出来,那还不如乖乖从政界隐退,回家安享晚年算了。 

 虽说仅凭这些年轻政治家的出现,还远远不足以彻底扭转选举的局势,但哪怕最终能多赢得一个议席,那也是实实在在的收获,聊胜于无。 

 而亨利,也打算借着这股蓬勃的势头,再助力另一人进入议会。 

 所以,他自然满心期望年轻政治家受关注的这一现象能够愈发显著,形成更大的影响力。 

 “詹姆斯,我之前让你寻找的人,找到了吗?”亨利询问道。 

 “找到了。他是一位正参与选举的人士,而且还撰写过几本颇为畅销、广受欢迎的书籍,所以找起来倒也不算太难。”詹姆斯回复道。 

 “那就好。我还担心这事儿得耗费不少时间呢。”亨利微微松了口气。 

 “不过,我有些疑惑,你为何偏偏选中了他呢?我对他做了一番调查,他确实有一定能力,但也称不上是那种出类拔萃、极其出色的人才。虽说他以无党派身份勇敢地踏入政治舞台,这份勇气可嘉,令人钦佩,但你真的认为他能在此次选举中脱颖而出、成功胜出吗?”詹姆斯提出了自己的疑问。 

 怎么可能呢。 

 亨利心里清楚,按照他所熟知的历史轨迹,这次让詹姆斯去调查的这个人,短期内根本不具备在选举中获胜的可能。 

 他既没有毕业于英国人普遍青睐有加的名校,也并非出身于伊顿、哈罗或温彻斯特等顶尖公学。 

 更为关键的是,他还是犹太人出身,在当时的英国社会环境下,这无疑是一个极为不利的因素。 

 从各个方面综合来看,他的身份与英国社会的主流阶层显得格格不入。 

 事实上,这个人在过往的选举中,屡战屡败,经历颇为坎坷。 

 与一次参选便顺利当选,进而华丽开启政治生涯的格莱斯顿相比,形成了极为鲜明的反差。 

 即便如此,他却有着坚韧不拔的毅力,历经六次落选,依旧没有放弃,最终成功作为保守党(托利党前身)议员进入议会。 

 在未来的日子里,他将成长为保守党的领袖,与格莱斯顿展开一场持续一生的激烈竞争。 

 亨利让詹姆斯去调查的,正是本杰明·迪斯雷利(Benjamin disraeli)。 

 不过,亨利原本以为他从一开始就是以托利党成员的身份参选,却没想到他最初竟然是以无党派身份投身选举的。 

 难道他真的天真地以为,仅凭自身的能力,就能轻而易举地成功当选? 

 他的年龄与亨利、格莱斯顿相差无几,不得不说,这份勇气着实可圈可点。 

 “我说过我想见他,对吧?现在情况怎么样了?”亨利接着问道。 

 “他表示目前有时间。因为一首没找到合适的赞助人,正为此发愁呢。”詹姆斯如实汇报。

 “没想到他的处境比我想象的还要艰难。”亨利不禁感慨道。 

 他一首以为迪斯雷利只是因为在选举中屡屡受挫,所以根基不够稳固,却没想到竟会糟糕到这般田地。 

 难道他真的以为,仅凭那几本畅销小说,就能在竞争激烈的选举中胜出? 

 或许年轻时候的迪斯雷利,确实有着过度的自负。 

 毕竟,每个人在年轻时,或多或少都会有这样的阶段。 

 但一想到他日后会成为保守党领袖,印象中那个稳重、成熟的形象,与现在的他实在难以重合,这着实让人感到意外。 

 (托利党于1833年改称保守党)他与正义、稳重的格莱斯顿截然不同,两人站在一起,对比鲜明,想必会碰撞出别样的火花,十分有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