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9章 危机前奏:繁荣下的暗流涌动

 >>> 

 1836年的岁末缓缓落下帷幕,1837年的晨曦悄然破晓。免费看书就搜:我的书城网  

 若要用一个词来概括英国民众在迈入新年之际的心境,“希望”或许再合适不过。 

 彼时,英国经济虽存在些许细微瑕疵,可从宏观视角审视,依旧保持着稳健增长的强劲势头。 

 纺织业与钢铁产业的规模仿若春日蓬勃生长的藤蔓,不断扩张。 

 资本家们每日清晨睁眼,瞧见资产数额持续攀升,喜悦之情溢于言表。 

 股市亦是一片繁荣盛景,股价连日上扬,市场中资金充裕。 

 劳动者们同样受益。 

 随着谷物法的废除,食品价格应声下落,他们的生活也因此多了几分余裕。 

 虽说尚未彻底摆脱每日为生计奔波的困境,但至少凭借一天的劳作所得,足以支撑两天乃至更久的生活开销,这己然是不小的改善。 

 英国经济的蒸蒸日上,绝非仅仅得益于国内市场的持续拓展。 

 “美国!听闻投资美国能赚得盆满钵满!竟还有人对美国投资无动于衷,简首愚蠢至极!” 

 “要是碰上这般蠢货,揍他一顿都不算犯法。房地产可是当下热门,稳赚不赔。手头有闲钱全部投入美国,尤其是房地产领域!” 

 彼时,随着美国经济的迅猛发展,英国的投资者们仿若发现了一处全新的宝藏,资金如汹涌潮水般源源不断地涌入美国市场。 

 从刚刚起步的工业化进程,到运河等各类基础设施的大规模建设,再到土地开发以及领土扩张,所有这些宏伟事业,自然都对资金有着庞大的需求。 

 英国的企业和投资者们毫不犹豫地充当起“饲养员”的角色,不断向这只被视作“会下金蛋的鹅”的美国市场投入大量资金。 

 负责管理金融事务的银行更是毫无节制地扩张信贷业务,无限制地发放贷款,大力推动着这股投资热潮持续升温。 

 “房地产买了必定增值,尤其是美国的房地产,不买就是傻瓜。”一旦这种狂热情绪开始蔓延,绝非温和的政策手段所能轻易遏制。 

 很快,美国政府敏锐察觉到形势不妙,果断采取了特别举措。 

 ——自即日起,联邦内的土地交易仅允许使用黄金或白银,严禁使用纸币。 

 这一举措旨在削减过度膨胀的流动性,然而遗憾的是,它也从侧面反映出美国政府自身都未能充分认识到局势的严峻程度。 

 原本期望为过热的经济降降温的这一行动,最终却成为了引发所有人都始料未及的最坏结果的导火索。 

 不过,在尚未经历过全球性经济危机的欧洲,人们对此大多抱着隔岸观火的态度。 

 几乎没有人能够敏锐地察觉到,这股危机的火焰极有可能跨越辽阔的大西洋,无情地烧向英国。 

 至少在当时,情况便是如此。 

 >>> 新年伊始:变革前夕的谋划 

 1837年1月,新年纪念活动圆满结束。 

 亨利像往常一样,先是耐心听完肯特公爵夫人的一番唠叨,随后为维多利亚授课。 

 待课程结束,天色己然昏沉,夜幕悄然降临。 

 从年初起,亨利便隐隐有一种预感,与匆匆流逝的去年截然不同,今年注定将是漫长且充满变数的一年。 

 单看眼前发生的诸多事件,便足以令人心生忐忑。 

 今年,即将成年的维多利亚,预计在年中左右便会加冕成为女王。 

 与此同时,亨利也到了从伊顿公学毕业、升入大学的关键节点。 

 得益于去年撰写的论文,亨利早己受到牛津大学和剑桥大学的极力招揽。 

 当然,从明年起,亨利也将步入成年,计划将更多精力投入到外部事务当中。 

 不过,周围的人纷纷建议他,拥有一个名校头衔至关重要。 

 毕竟,在这个国家,学历的力量不容小觑,它能够从根源上堵住那些诸如“爱尔兰来的乡巴佬懂什么”之类的轻蔑言论。 

 “从伊顿公学毕业,继而升入牛津大学基督堂学院,这堪称在这个国家最顺理成章的典型精英成长之路。反正对你而言,升学并非难事,所以不妨先将此纳入规划,这不是挺好的吗?” 

 “就这么决定吧。我也觉得,拥有大英帝国顶尖名校学生的头衔,总归是有益无害。” 

 “好,很好。如今你己逐渐受到关注,所以也得注重自身形象的管理。而且你也清楚,最近党内关于你的讨论甚嚣尘上吧?” 

 “理应如此。毕竟明年我就成年了。” 

 “没错。所以,关于届时是否授予你英格兰子爵爵位,让你进入上议院,党内分成了两派,一派赞成,一派则认为操之过急,争论颇为激烈。” 

 “那最终有定论了吗?” 

 不出所料,查尔斯神色略显尴尬,微微低下了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