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8章 厦门之战(第3页)

 他坐在宽敞的书房中,眉头紧锁,仿若能夹死一只苍蝇。 

 手中反复翻看着那道谕令,眼中满是纠结与挣扎

。 

 师爷在一旁小心翼翼地观察着他的神色,犹豫再三,才轻声问道: 

 “大人,这皇上的谕令,咱们该如何应对?” 

 颜伯焘猛地一拍桌子,桌上的笔墨纸砚都跟着震动起来,他提高音量,斩钉截铁地说道: 

 “我观英军之势,绝非善罢甘休之辈。这厦门的布防关乎东南沿海安危,一旦松懈,后果不堪设想!这英军如恶狼,随时可能卷土重来,咱们怎可自毁长城?” 

 师爷面露难色,嗫嚅道: 

 “大人,可这是皇上的旨意……抗旨不遵,怕是……” 

 颜伯焘沉思片刻,眼中闪过一丝坚定,说: 

 “我自有主张。你去准备笔墨,我要覆奏朝廷。” 

 8月25日,颜伯焘坐在书桌前,提笔蘸墨,写就覆奏。 

 他的笔触沉稳有力,言辞委婉却巧妙地拖延时间,文中始终未提撤防之事,而是着重阐述了厦门防务的重要性以及当下撤防可能带来的严重后果,试图以此说服朝廷收回成命。 

 就在当天晚上,城外突然传来一阵急促的马蹄声和士兵的呼喊声: 

 “报!大人,英舰开至厦门海面!” 

 颜伯焘正在书房踱步沉思,听闻此讯,霍然起身,眼神瞬间锐利如鹰,坚定地说道: 

 “果然不出我所料,传令各营,进入戒备状态!所有将士务必严阵以待,绝不能让英军踏入厦门半步!” 

 8月25日,英舰仿若一群黑色的庞然大物,缓缓驶入厦门南水道。 

 那庞大的舰身划破平静的海面,激起层层浪花。 

 26日清晨,英军使者乘船靠近厦门城,神色傲慢,趾高气昂地对守城士兵说: 

 “速速将此通牒交给你们的长官,限他立即答复,否则,大英舰队的炮火将把这里夷为平地!” 

 使者一边说,一边挥舞着手中的通牒。 

 士兵不敢耽搁,急忙将通牒呈给颜伯焘。 

 颜伯焘看着这份通牒,只见上面写着要求让出“厦门城邑炮台”等无理条款,顿时怒目圆睁,“啪”地一声将其狠狠摔在地上,喝道: 

 “荒谬至极!我堂堂大清领土,岂容尔等蛮夷随意索要!这是我华夏大地,岂由得他们撒野!传我命令,坚守阵地,绝不让英军踏入厦门半步!”说罢,便命士兵将使者赶出。 

 到了下午,英军见要求未得回应,按捺不住侵略的野心,悍然发起进攻。 

 一时间,炮火轰鸣,震耳欲聋,硝烟弥漫,仿若世界末日来临。 

 颜伯焘站在指挥台上,身姿挺拔,犹如一棵苍松,大声喊道: 

 “将士们,为了大清,为了厦门,为了我们的妻儿老小,给我狠狠地打!杀尽这些侵略者!” 

 清军士兵们士气高涨,纷纷拿起武器,奋勇抵抗。 

 然而,英军炮火太过猛烈,一颗颗炮弹呼啸着飞来,威力巨大,所到之处,砖石飞溅,火光冲天。 

 厦门岛南岸的阵地在英军强大的火力下,一个个相继失守。 

 颜伯焘身旁的参将焦急地说道: 

 “大人,敌军攻势太猛,我军快顶不住了,您快撤吧!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咱们先撤,再图反击!” 

 参将一边说,一边看着逐渐被攻破的防线,眼中满是忧虑。 

 颜伯焘望着那一片狼藉的战场,无奈长叹一声: 

 “罢了罢了,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撤往同安!” 

 于是,他率着一众官员,在亲兵的护卫下,仓皇上马,向着同安方向奔去。 

 剩余的清军群龙无首,瞬间陷入混乱,如鸟兽般大溃散。 

 27日,英军轻而易举地攻陷厦门城。 

 此役,英军仅战死1人、伤16人,而清军却战死三百余人,伤者更是不计其数,战场上一片凄惨景象。 

 英军在城内肆意妄为,大肆破坏炮台,将那坚固的防御工事砸得稀巴烂。 

 随后,留下部分兵力驻守鼓浪屿,其余则继续向着定海方向前进,他们的野心如同那汹涌的海浪,永无止境。 

 后来,道光帝在紫禁城的书房内,面色阴沉得仿若暴风雨来临前的天空,正阅读着厦门失陷的奏折。 

 读完,他不禁喃喃自语: 

 “原来这英军,竟也能陆战……朕真是失察啊!本以为他们不过是海上的乌合之众,没想到……” 

 他转头问身旁的军机大臣:“此事该如何处置?朕实在是痛心疾首啊!” 

 军机大臣小心翼翼地跪地,惶恐地说道: 

 “皇上息怒,当务之急,需加强其他沿海地区的防务,以防英军再次进犯。咱们必须吸取厦门的教训,重新部署兵力,加固防线,绝不能再让英军有机可乘。” 

 道光帝微微点头,陷入沉思,心中暗自懊悔自己的决策失误,也开始担忧沿海其他地区的安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