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6章 结婚风波(第3页)

 “我也有所耳闻,伯肯男爵和波特兰子爵这两家,同样对亨利大臣表现出了浓厚的兴趣,都在想方设法地拉近与亨利大臣的关系。”又一位贵妇补充道。 

 “哎呀~没想到有这么多显赫的家族都在打亨利大臣的主意。难怪最近外面会传出他即将结婚的消息呢。”一位贵妇恍然大悟般地说道。 

 就这样,不知从哪位贵妇口中随口说出的一句玩笑话,在英国上流社会的社交圈这个信息传播的温床上,如同星星之火,迅速蔓延开来。 

 而且,在传播的过程中,这个消息不断地被添油加醋,越传越离谱,到最后,竟像确凿无疑的事实一样,被人们广泛接受并深信不疑。 

 “亲爱的,你可晓得?如今外面都传得沸沸扬扬,说阿伦伯

爵乃是清国的王室后裔呢!”一位身着华丽丝绸长裙,发髻高耸、簪满珠宝的贵妇,在自家奢华客厅中,凑近身旁丈夫,眼神闪烁着兴奋,以近乎耳语却又难掩激动的音量说道。她手中精致的蕾丝手帕,随着她的动作轻轻摆动,仿若也在传递这份八卦的热度。 

 “我的天呐!我今儿听闻一桩惊人之事。据说,伯肯男爵正紧锣密鼓地筹备,打算把自家宝贝女儿嫁给阿伦伯爵呢!”另一场沙龙聚会上,一位身材丰腴、面庞圆润的贵妇,双手紧握,满脸惊叹,声音不自觉地拔高,引得周围几位贵妇纷纷投来好奇目光,原本热闹的交谈声瞬间小了几分,大家都竖起耳朵,生怕错过这精彩八卦的后续。 

 这些参与沙龙的贵妇们,仿若一群传递消息的信使,怀揣着这些小道传闻,在一场场社交聚会间辗转。 

 她们或是在花园下午茶时,趁仆人添茶的间隙,轻声告知邻座; 

 或是在舞会的间歇,拉着密友躲到角落里,眉飞色舞地分享。 

 贵妇们不仅将这些消息说给其他女伴听,还会在晚间与丈夫共进晚餐时,当作茶余饭后的谈资,添油加醋地描述一番。 

 一时间,伦敦上流社会的社交圈,仿佛被卷入了一场八卦的漩涡,这些关于亨利·戈尔的传闻,如同长了翅膀一般,在各个社交场合肆意穿梭、迅速扩散。 

 当时的时代背景下,信息传播渠道远不如现代这般便捷与多元。 

 报社的记者们为了抢占新闻热点,吸引读者眼球,往往顾不得消息的真实性与可靠性。 

 只要听闻有新奇、劲爆的话题,便如饿狼扑食一般,迅速将其写成报道,刊登在报纸显眼位置。 

 毕竟,在那个新闻竞争激烈的时代,谁先发布引人瞩目的消息,谁就能在销量上占据优势。 

 实际上,若真想核实这些关于亨利·戈尔的传闻,谈何容易。 

 彼时从英国派人前往遥远的亚洲,路途遥远且充满艰险。 

 乘坐轮船,需跨越波涛汹涌的大西洋、印度洋,途中还可能遭遇风暴、海盗等诸多危险。 

 这一来一回,至少得耗费半年多的时间。 

 对于追求时效性的报社而言,如此漫长的核实周期,显然是难以接受的。 

 倘若哪家报社因为坚持核实事实而拖延报道,无疑会眼睁睁看着竞争对手抢占先机,将热门话题的流量与关注度全部揽入怀中。 

 于是,在这种急切与浮躁的氛围下,各类离谱报道纷纷见诸报端。 

 “震惊!阿伦伯爵亨利·戈尔竟流淌着清国王室的血脉?”某家报纸在头版头条,以醒目的大号字体,抛出这一惊人疑问,瞬间抓住读者眼球,引发无数人抢购与热议。 

 还有报纸刊登:“今天法国也在感叹:‘为什么我们没有拥有东方王室血脉的贵族呢?’”,巧妙地借他国之口,进一步渲染亨利·戈尔身世的神秘与不凡。 

 更有甚者,《晨纪事报》打出“亨利·戈尔大臣即将结婚?独家获悉,目前有家族正积极寻求与他联姻……”的标题,看似言之凿凿,实则毫无确切依据,却成功在伦敦掀起了又一轮舆论热潮。 

 这位大英帝国才华横溢的年轻大臣亨利·戈尔,凭借在外交、军事等领域的卓越表现,己然成为国家的骄傲,备受民众瞩目。 

 如今,先是传出他身体里流淌着遥远东方王室血脉的惊人消息,紧接着,连结婚的传闻也甚嚣尘上。 

 这些毫无根据的传闻,如同失控的野火,在未经任何一次真假验证的情况下,便在伦敦的大街小巷肆意蔓延。 

 仅仅不到一个月的时间,“亨利·戈尔回国后将宣布结婚”这一传闻,便如同深深扎根在民众心中的既定事实。 

 无论是街头巷尾的寻常百姓,还是出入上流社会的达官显贵,都对此深信不疑,时不时便能听到人们在交谈中提及此事,仿若婚礼的钟声己然在伦敦上空隐隐回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