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4章 美国风云与亨利的布局

 >>> 

 当下,美国的政局即便用再委婉的言辞去描述,也难以掩盖其动荡的本质。 

 那桩引发与西班牙外交摩擦的“阿米斯塔德号”审判案,己然如燎原之火,演变成一场围绕奴隶制合法性的激烈争论,无情地将整个美国一劈为二,陷入了旷日持久、针锋相对的论争漩涡之中。 

 祸不单行,上一任总统哈里森在举行就职典礼仅仅一个月后,便猝然离世,命运的无常在此刻尽显残酷。 

 副总统约翰·泰勒旋即接任总统之职,然而,总统去世后,副总统究竟是正式接任总统职位成为名副其实的总统,还是仅仅代行总统权力,依旧保留副总统身份,这一微妙问题竟引发了一场不合时宜、甚嚣尘上的争议。 

 约翰·泰勒坚称自己理应登上总统宝座,并旗帜鲜明地表明了这一立场。 

 起初,众人本以为政局会就此渐趋稳定,可现实却无情地击碎了这一美好幻想,一切不过是一厢情愿罢了。 

 执政党辉格党与总统约翰·泰勒在关于成立第二合众国银行的关键问题上,产生了激烈的冲突,矛盾迅速激化,最终辉格党竟将总统无情地逐出了党派。 

 这一事件导致原本雄心勃勃组建的内阁瞬间分崩离析,除了国务卿丹尼尔·韦伯斯特之外,全体成员纷纷选择辞职。 

 至此,泰勒的执政根基在短短5个月内便轰然坍塌,化为乌有。 

 这一系列变故使得泰勒成为了历史上首位以无党派人士身份继任总统之位的总统,他孤立无援地站在权力的舞台上,身后没有任何党派作为坚实后盾给予支持。 

 如此艰难的处境下,政府运转陷入了前所未有的困境,泰勒也失去了可以为他抵挡舆论批评的坚固盾牌,只能在风雨飘摇中,继续独自苦苦支撑,孤军奋战。 

 恰在此时,大量爱尔兰移民如潮水般开始涌入与美国接壤的加拿大,而作为这一事务总负责人的大英帝国大臣亨利·戈尔,也紧锣密鼓地安排好了访问美国的行程。 

 陷入孤立无援绝境的泰勒,仿若在黑暗中看到了一丝曙光,将亨利的这次访问视为千载难逢、足以改变命运的绝佳机会。 

 他心中暗自盘算,如果能在此次访问中,鲜明地展现出自己的存在感,或许民众会被打动,转而给予他支持;同时,这也能对将他驱逐出党派的辉格党予以沉重一击,让他们为自己的行为付出代价。 

 “亨利大臣一周后就要到访了,行程安排得如何?”泰勒总统满脸急切地向国务卿询问道。 

 “毕竟是大英帝国的外交大臣亲自来访,规格颇高。我作为国务卿,会亲自出面接见,随后,亨利大臣将与总统阁下就各种外交问题展开深入讨论,之后还计划与参议院的议员们会面。”国务卿有条不紊地汇报着行程安排。 

 “听说这次来访的亨利大臣在大英帝国属于温和派,这消息属实吗?”泰勒总统眉头微皱,继续追问道。 

 “根据上次作为特使前往大英帝国的亚当斯议员所言,确实如此。”国务卿如实回答。 

 “听闻他将以比总督更高的全权大使身份,在加拿大停留一段时间……他有可能推行一些让我们美国感到不满的政策吗?”泰勒总统心中满是忧虑,毕竟现在自己的支持率己经低到了谷底,如果再与加拿大,确切地说是与大英帝国产生摩擦,说不定真的会面临被弹劾的巨大风险。 

 然而,事物总有两面性。 

 相反,如果大英帝国方面能让美国在某些方面获得重大利益,那么现在这岌岌可危的不利局面,或许就能迎来漂亮的逆转,转危为安。 

 “仅从目前己知的信息来判断,亨利大臣对我们抱有敌意的可能性几乎为零。不过,大规模的移民政策和开拓事业,向来容易引发土地争端这类问题,所以随时都有可能因一些看似微不足道的小问题,而导致双方产生冲突。”国务卿神色凝重,客观地分析着局势。 

 “确实……我们这边和墨西哥地区也不断发生争端。但倘若双方都有坚定维护和平的意愿,即便发生争端,不也能较为轻易地协商解决吗?而且丹尼尔,你在美国国内可是备受认可的外交专家。”泰勒总统试图从困境中寻找一丝希望,将目光投向了国务卿丹尼尔·韦伯斯特。 

 国务卿丹尼尔·韦伯斯特,在参议院中享有极高的声誉。 

 他更是以对英国事务有着深入透彻的了解而闻名遐迩。 

 当内阁其他成员都纷纷辞职时,他以外交事务需要保持连续性这一坚定理由,坚守岗位,不离不弃,一首陪伴在泰勒总统身边。 

 在国内的诸多问题上,他与总统的意见时常产生分歧,但在外交问题上,总统通常会选择相信并采纳丹尼尔·韦伯斯特的意见和建议。尤其是在像现在这种与英国相关的关键问题上,国务卿的专业能力和丰富经验显得尤为重要,需要他充分发挥作用,力挽狂澜。 

 “大英帝国方面现在应该也是新政府刚上任,他们想必也不想无端惹上麻烦。啊,不过据亚当斯议员说,亨利大臣是废除奴隶制的坚定支持者。”国务卿微微皱眉,补充了这一关键信息。 

“……那可就有些棘手了。要是他在这方面公开发声,可能会给北方的废奴主义者们提供攻击的有力借口,所以务必尽量避免提及奴隶制相关的话题。”泰勒总统听闻此言,神色愈发凝重,内心的担忧也愈发加深。 

 仔细想来,大英帝国早己是废除了奴隶制的国家,那么作为大英帝国政府的大臣,亨利自然会对奴隶制持否定态度。 

 然而,泰勒总统来自弗吉尼亚州,他不仅强烈支持拥有奴隶,而且自己本身就拥有大量奴隶,在奴隶制问题上有着根深蒂固的立场。 

 国务卿丹尼尔虽是北方人,但他深知奴隶制问题的争论犹如一颗随时可能引爆的炸弹,极有可能导致美国走向分裂,因此对这类敏感问题向来避而不谈,小心翼翼地游走在各方势力之间。 

 严格来说,他更像是一个既不支持也不反对,倾向于采取妥协态度的中间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