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3章 帝国婚礼风云:外交棋局下的暗流涌动(第3页)

 只要发现一丝可疑之处,他们便会毫不犹豫地发起攻击,让大英帝国名誉扫地。 

 但说实在的,亨利也颇为无奈,因为他和大英帝国确实与这件事毫无关联,任凭他们如何深挖,最终也只会徒劳无功。 

 不过,倘若他们执意要调查,亨利也不会加以阻拦。 

 “这么说……日后大英帝国或许会与亚洲的这些国家建立更为紧密的联系了?” 

 换作心思缜密、善于隐藏意图的人,此刻或许不会立即给出答复。 

 但亨利却故意微微点头。 

 “不过,恐怕朝鲜和倭国甚至还不知晓我即将与女王陛下结婚这件事。而且,目前我国并无积极介入亚洲事务的意图。若我们仅凭血统这一缘由便贸然接近他们,意图未免太过明显。女王陛下也不希望这场婚礼被外界误解为别有用心。” 

 “啊,原来如此。看来是我将您与女王陛下的真挚爱情过度政治化解读了,实在是万分抱歉。” 

 “无妨。我之所以如此坦诚相告,正是因为深知这场婚姻极易引发类似误解。所以,我希望借此表明我与陛下的立场,消除大家的疑虑。” 

 “明白了。我定会真心祝福亨利大臣您与女王陛下的婚礼。愿你们永享幸福。” 

 “多谢。那我们晚宴上再会。” 

 亨利与法国大臣亲切握手后,走出法国大使馆,旋即唤来一名秘书。 

 “你即刻给香港总督查理·义律发送一则消息。” 

 “请问需要传达什么内容呢?” 

 从弗朗索瓦·基佐急切确认此事的态度来看,亨利大致能猜到法国人的下一步动作。 

 在原本的历史进程中,倭国在美国的强大压迫下被迫打开国门,这一事件广为人知。 

 但许多人或许并不了解,实际上早在几十年前,朝鲜也曾险些遭遇同样的命运,而当时盯上朝鲜的,正是法国。 

 彼时,法国介入越南事务后,还妄图将自身影响力进一步扩展至朝鲜,为此策划了一系列行动。 

 但后来据说他们在朝鲜闹得灰头土脸,最后还是英国军队出面,才帮他们解了围。 

 “给朝鲜、倭国,清国还有越南也都发送消息。告知他们,法国那些家伙极有可能派遣舰队前往,让他们提前做好应对准备。再告诉他们,若有需要,随时向我们开口求助。” 

 这些家伙前来参加婚礼,不仅没带贺礼,还妄图在背后搞小动作、给亨利和女王添堵。 

 既然他们如此不懂礼数,那这笔“账”,亨利决定亲自“收”下。 

 虽说大英帝国并未率先表明要介入亚洲事务,但倘若亚洲这些国家主动开口求助,情况便截然不同了,毕竟,在名义上,亨利可是亚洲王室成员之一,身份合理合法。 

 亨利怀揣着愉悦的心情,满心期待着法国这些家伙在亚洲会有怎样滑稽可笑的行动,同时也期待着朝鲜和倭国将会给出怎样的精彩回应。 

 【19世纪以来,法国在工业革命的刺激下,开始了更大范围的扩张活动,企图在全球争夺原料产地和倾销市场。 

 拿破仑三世建立法兰西第二帝国以后,标榜民族主义和扩张政策,法国资产阶级的侵略欲望也更加强烈。 

 他们先后入侵中国和越南,并胁迫日本缔结不平等条约,对远东地区的渗透逐渐深入,朝鲜半岛也就逐渐浮现在法国人的视野里。 

 事实上,法国对神秘的朝鲜垂涎己久。 

 早在1787年,就有由两艘军舰组成的法国远东探险队闯入朝鲜济州岛和郁陵岛,对朝鲜南部沿海的航道进行测量。 

 而朝鲜与法国的宗教关系则早于政治关系。 

 1836年,法国天主教传教士潜入朝鲜传教; 

 1839年,朝鲜发生“己亥邪狱”,法国于7年后以此事件中法国传教士被杀为借口问责于朝鲜,却不熟悉朝鲜海岸,法国舰队司令瑟西耳(jean-Baptiste Cecille)遂在忠清道洪州外烟岛留下一封致朝鲜宰相的书信后离开了,这是朝鲜与法国之间最早的外交文书。 

 翌年(1847年),法国舰队在拉别耳(Augustin de Lapierre)的率领下,先以迫害传教士为由炮轰了越南沱?(岘港),接着以接收回信为由北上朝鲜,却在古群山岛触礁,无功而返。】 

 >>> 

 这场由女王婚礼引发的外交风云,究竟会如何发展? 

 是亨利棋高一着,顺利化解危机,还是会出现新的转机和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