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4章 俄国内部的纷争:激进与稳健的领土博弈
《金斯顿条约》签订的几个月后,大英帝国女王分娩在即,加拿大沉浸在一片热闹非凡的氛围之中。?c¨h`a_n~g′k′s¢.+c~o/m_
与此同时,远在欧洲大陆的俄罗斯,国内却弥漫着极度紧张的气息,仿佛一场暴风雨即将来临。
各国都认为,鉴于俄罗斯在欧洲的无节制领土扩张未能获得支持,其必然会将目光转向亚洲,试图在那里寻找新的突破口。
然而,若这个突破口并非西亚,而是东北亚,情况便截然不同,局势也将变得更加复杂微妙。
一时间,俄罗斯国内,主张立即开战的激进派与主张再谨慎观察局势的稳健派各执一词,僵持不下。
激进派振臂高呼:“进攻滨海边疆区(外满洲),此乃机不可失、失不再来的绝佳时机!当下,正是我们出击的最好时刻!”
稳健派则忧心忡忡地反驳道:“你们可知道,从莫斯科或圣彼得堡到滨海边疆区,路途何等遥远?补给问题又该如何解决?”
激进派不甘示弱,回应道:“我们英勇无畏的俄罗斯士兵,早己习惯在艰苦卓绝的环境中长途行军,区区补给难题,何足挂齿!”
俄罗斯沙皇尼古拉一世起初在这场争论中倾向于稳健派,选择谨慎观察局势。
按照军方提供的情报,俄罗斯的主力部队集中在莫斯科和圣彼得堡周边,从这些核心区域前往遥远的东方尽头——滨海边疆区,行军距离漫长到超乎想象。
若俄罗斯像英国那样铺设了完善的铁路交通网络,或许这并非难题,可以俄罗斯当时的国力与基础设施建设水平,根本无法做到。/秒\彰·截¢暁~说?蛧* ·首/发¢
所以,军队必然只能通过陆路艰难行军,如此一来,至少需要耗费几个月的时间,而且维持漫长的补给线更是难如登天。
然而,激进派并未放弃,他们继续据理力争:
“如今我们卖掉了阿拉斯加,军费己然有了着落。若现在不果断行动,以后恐怕再无机会!况且,关键在于,当下处境艰难的可不只是我们。清朝为了凑齐要赔付给英国的巨额赔款,己然穷得叮当响。若给他们时间休养生息,他们便会恢复元气,到那时,我们想要抓住机会可就难上加难了。”
平心而论,激进派的主张并非毫无道理。
虽然将兵力大规模调往滨海边疆区困难重重,但同样,他们的敌人清朝也并未做好充分的应对准备。
倘若通过出售阿拉斯加所获得的资金,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支撑战争所需费用,那么此刻,似乎确实是一个不可多得的时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