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3章 “分而治之” 的策略:亨利的谋划与英国的优势(第3页)

 从欧洲本土出发前往亚洲,在运河还未完工的现在,单程就要花费将近三个月的时间。 

 但是从加利福尼亚横渡太平洋过来的话,往返只需两个月左右,距离近了很多。 

 然而,与在香港、印度、新加坡等地设置了多个补给站不同,从太平洋过来的时候,能补给的地方并不多。 

 所以从倭国进行补给的效率要高得多。 

 “但是,殿下你亲自去的理由还是……”有议员还是有些疑惑,脸上写满了不解。 

 “如果是其他人去,那这就是大英帝国和倭国两个国家之间的条约。但如果以我的身份去的话,就意味着我们可以完全排除其它国家的干涉。”亨利耐心地解释道。 

 只有像这样明确地梳理好关系,以后万一发生什么意外情况,英国才能单方面地进行介入。 

 “虽然旅途会很艰苦,但如果通过这次访问能让大英帝国的霸权更加稳固,我,亨利·戈尔·汉诺威,愿意访问亚洲!一切都是为了大英帝国!”亨利慷慨激昂地说道,声音响彻整个下议院,充满了感染力。 

 议员们毫不吝啬地用热烈的掌声表达了对他爱国精神的敬意。 

 机会来了就得抓住,不能错过,主动送上门的好处,亨利又怎会拒绝呢? 

 >>> 

 亨利决定前往倭国,看似为英国带来巨大利益,实则暗藏诸多危机。德川家庆承诺的“全部接受条件”能否兑现? 

 倭国国内萨摩藩等势力会如何应对亨利来访,是否会引发内乱从而打乱英国计划? 

 一旦亨利抵达倭国,清朝、俄罗斯、法国又会作何反应,是否会借机在亚洲掀起新一轮博弈? 

 而洪秀全领导的太平天国势力在此时不断壮大,又是否会成为影响亚洲局势的“黑天鹅”,让亨利精心谋划的布局全盘皆输? 

 这场看似风光的倭国之行,究竟是英国称霸亚洲的开端,还是一场危机西伏的冒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