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5章 结束倭国之行:亨利回港与朝鲜使节的邀约(第2页)
可金左根眉头紧皱,当即摇了摇头。
“但咱们派去的调查人员,谁都没亲眼见过您说的那个人。而兴宣君大人您曾亲眼见过,要是您能亲自见亨利亲王殿下一面,或许就能判断出是不是他。若真是他,那就表明清朝有人毁掉了相关记录。”金左根解释道。
“毁掉记录?这是为何呢?”兴宣君追问道。
“那肯定是怕此事曝光后惹来麻烦的人干的。从这一点反过来推断,毁掉记录的人在清国必定非富即贵。′咸,鱼+墈·书+ \毋^错.内!容?要是咱们能查出来,就等于抓住了他们的把柄,往后说不定能为咱们所用。”金左根分析道。
“也就是说,我以前见过的那个家奴,有可能就是亨利亲王?可不管怎么看,这事儿也……”兴宣君满脸惊讶。
如今回想起来,那都己是十几年前的事了。
当时自己还不到十岁,许多事都记不太真切了,可仍有一些模糊的印象。
当初随冬至正使柳相祚、副使洪羲瑾出使中国,同行的还有丰壤赵氏的嫡孙副修撰兼司书赵秉龟。
在北京与中国人士广泛交流,和金石学者刘喜海切磋金石文,还购买了《皇明实录》。
当时他们住在北京城东江米巷的鸿胪寺,闲暇时去周边铺行(商铺)购物,因语言不通,恰好碰到一个混血小孩,说能给他当通事(翻译)。那混血小孩虽是家奴,却极为大胆,不仅精通数国语言,还知晓许多稀奇古怪之事,分别时兴宣君还赏了他一些银钱。
要是能多相处几次,他肯定能记得清清楚楚,可时隔这么多年,实在是什么也想不起来了。
但这也怪不得他,毕竟那时年纪尚小,还不满十岁,怎么可能记得呢。
而且,不管那混血孩子多聪慧,一个家奴如今成了大英帝国女王的丈夫,这事儿怎么想都觉得不太靠谱,不,应该说是绝无可能之事。
当然,这只是兴宣君李昰应个人的想法,而金左根似乎有着截然不同的看法。
“单从年龄上看,两人就十分相似。再者,在北京,有洋人血统的混血儿本就不常见。就算有那么一两个,也不太可能有两个年龄相仿的吧。要是那个家奴就是亨利,那么所有线索便能完美地串联起来。”金左根说道。
“可清国为何非要撒谎呢?”兴宣君问道。
“亨利说他在清国没什么美好的回忆。想必是因为身为混血儿,在清国受尽了欺凌与排挤。要是那样,等这件事曝光,他在清国时的主人,真能承受得住清国朝野的狂风暴雨吗?弄不好甚至会被抄家灭族。”金左根分析道。
“这么说,倒也有几分道理。”兴宣君点头认同。
若亨利真的就是当年见过一面的混血家奴,那么他家里的主人隐瞒事实,倒也能说得通。
这事儿极有可能演变成国际外交问题,而且顺着亨利的血脉往上追查,说不定还会牵扯到皇亲国戚,这可不是闹着玩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