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3章 从辉煌到衰败:东印度公司在舆论与证据下的崩塌(第2页)

 “没有。我们党内也强烈主张,应对东印度公司采取严厉的惩处措施。不过,倘若解散东印度公司,那些曾向其提供巨额贷款的银行,又该如何是好呢?”格莱斯顿提出了自己的担忧。 

 “那自然是通过处置东印度公司的资产,来偿还所欠银行的贷款。”亨利沉稳地回答道。 

 如果巴林银行因此受到冲击,多少能对自由党造成一些打击。 

 但就目前而言,让巴林家族彻底垮台,显然还为时尚早。 

 亨利所期望达成的局面,仅仅是让巴林银行和罗斯柴尔德银行的排名发生互换,而非将其中任何一方彻底置于死地。 

 当下,罗斯柴尔德家族正竭尽全力,试图成为亨利忠实的追随者。 

 即便如此,一个家族独占国家金融大权,对国家的金融稳定并非好事。,小!说-宅` -勉/沸′越\渎^ 

 最重要的是,这样一来,看上去就像是亨利兑现了对托马斯·巴林亲自许下的承诺。 

 如此,托马斯·巴林也算欠了亨利一个人情。 

 倘若能够形成一种局面,即罗斯柴尔德家族作为亨利掌控金融界的得力助手,而巴林银行则对其起到一定的制衡作用,那无疑是最理想不过的了。 

 “但是,殿下,东印度公司的功能并不仅仅局限于贸易和盈利。尽管他们存在诸多不正当和腐败的行为,但他们原本肩负着统治印度的重要使命。所以,法院说不定会认为,首接判决解散东印度公司的处罚过于严厉。”迪斯雷利提出了自己的顾虑。 

 “迪斯雷利议员所言甚是。截至目前,焦点都仅仅集中在东印度公司的腐败问题上。所以,我提议传唤一位关键证人,出席听证会。”亨利缓缓说道。 

 “传唤东印度公司的人吗?”格莱斯顿疑惑地问道。 

 “不。是一位能够证明东印度公司并未履行其原本使命的人。恰巧听闻,他此刻就在伦敦,可谓是天时地利人和。”亨利神秘一笑,卖了个关子。 

 事实上,在引发这场风波之前,亨利便己暗示此人请假来到伦敦。 

 但这些细节,自然无需告知迪斯雷利和格莱斯顿。 

 “倘若真有这样一位能起到关键作用的证人,那当然要传唤。不知此人究竟是谁呢?”迪斯雷利好奇地追问道。 

 “正是去年在镇压印度叛乱中,立下赫赫战功的英印军总司令,休·高夫。”亨利郑重地宣布。 

 >>> 

 传唤了东印度公司核心董事的听证会现场,实际上己然沦为了单方面定罪的场所。 

 “大家仔细瞧瞧这些证据!如今,证据堆积如山,你们竟然还妄图狡辩,声称自己什么都不知道,这说得过去吗?”一位议员义愤填膺,怒目圆睁,大声质问道。 

 “我们真的是冤枉的!我们对非法筹集秘密资金这件事,真的毫不知情!”被传唤的董事们,声泪俱下地为自己辩解道。 

 “那又该如何解释,以你们这些董事的名义,存入银行的巨额资金呢?而且,存款的时间点,恰好与商船订购的时间完全吻合,存入的金额,与合同金更是丝毫不差,仅有一英镑的误差。这难道仅仅是巧合吗?”另一位议员步步紧逼,言辞犀利地反驳道。 

 “不,我是说,我真的对这件事一无所知。肯定是有人冒用我的名义进行存款的。你们难道不知道吗?在银行系统中,并非本人,也完全可以存钱进去。”董事们仍在垂死挣扎,试图寻找借口为自己开脱。 

 迪斯雷利,这位因这次事件再次成为大众焦点的人物,面无表情地冷哼了一声。 

 “这么说来,按照各位董事的说法,是有人煞费苦心,为了陷害你们,特意把与合同金完全相同的金额,存入了印度的银行?”迪斯雷利嘲讽地反问道。 

 “是、是的。我也只能这么认为了。”董事们战战兢兢地回答道。 

 “那又如何解释,存入的金额与合同金仅有一英镑的误差呢?能够在如此短的时间内,知晓准确合同金金额的人,可是极为有限的。”迪斯雷利继续紧追不舍,让董事们无从辩驳。 

 “所以……那肯定是那个创建了盎格鲁亚洲航运这家假公司的人干的……”董事们慌乱之中,试图将责任推给他人。 

 “你们觉得现在是在开玩笑吗!大量证据表明,这家假航运公司与东印度公司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你们竟然还在这里狡辩!”议员们纷纷拍案而起,对董事们的无耻行径感到愤怒不己。 

 由于事先精心设下了重重陷阱,这些董事们早己深陷其中,插翅难逃。 

 无论他们如何矢口否认,最终的结果,只会让倾听的人愈发愤怒,愈发觉得他们把众人都当成了愚昧无知的傻子。 

 “我们真的没有说谎,我们真的什么都不知道啊。”董事们仍在苦苦哀求,试图挽回局面。 

 “哈!你们还打算一条道走到黑,死不承认吗?反正,除了这些,其他的证据也是数不胜数。倘若你们真的能够完美地统治印度,成功稳定当地民心,那倒也可以说,你们的经营还算得上正常。但根据调查委员会的报告显示,说东印度公司如今正将印度推向毁灭的深渊,一点儿都不为过。”迪斯雷利一边说着,一边将记录着东印度公司曾经“辉煌业绩”的文件,一份份狠狠地扔在桌子上。 

 值得一提的是,从现在开始要说的内容,没有丝毫伪造的成分,全部都是千真万确的事实。 

 利用罗斯柴尔德兄弟设下的骗局,不过是为了将东印度公司送上审判席的诱饵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