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6章 思想碰撞后的暗流涌动(第2页)
毕竟,一个目不识丁的群体,如何扛起变革世界的大旗?
“照此下去,宪章运动怕是要失去锋芒了。”小红祖突然开口。
“亲王当众承诺保障劳工权益,首相也随声附和。乔治这下可有得头疼了。”大红祖回道。
作为宪章运动的领袖,乔治·哈尼此刻想必正站在十字路口,进退维谷。继续抗争,可能沦为民众眼中不识时务的顽固派;偃旗息鼓,则辜负了追随者的热血。?墈¨书!屋?晓·税¨蛧^ ^已′发*布!蕞?薪_章!截-
但在大红祖看来,这场运动从诞生起便带着致命的局限性——它试图在旧秩序的框架内缝补漏洞,而非彻底摧毁重建。
“以往的‘革命家’,不过是在溃烂的伤口上贴创可贴。真正的革命者,要敢于剜去腐肉、重塑筋骨。”大红祖的声音低沉而坚定,“乔治他们,充其量算个‘改良派’。”
“确实。没有破釜沉舟的勇气,何谈改天换地?”小红祖点头赞同。
亨利的出现,像一团迷雾。
他的激进言论,与王室身份格格不入;可他看待问题的现实视角,又带着上位者特有的冷静与算计。
若换作旁人,如此矛盾的特质定会撕裂其立场;但亨利却将它们熔铸成一柄双刃剑,既首指社会弊病,又留有斡旋余地。
“且看他如何出招。若只是画饼,我们便去别处寻找火种;若真是同道……”大红祖握紧拳头,“那这场棋局,可就有意思了。”
马车在颠簸中驶向夜色深处,两个年轻的思想家,在历史的岔路口,做出了暂时停留的决定。
>>>
与此同时,白金汉宫内烛火摇曳。
亨利站在巨大的落地窗旁,望着雨幕中若隐若现的伦敦城,指尖无意识地敲击着窗台,发出规律的“哒哒”声。扮演“资本主义改良者”与“布尔什维克主义引路人”的双重角色,远比想象中艰难——这不是简单的左右逢源,而是在钢丝上跳一曲危险的舞蹈。
但他很快冷静下来。
拉拢“红门二祖”,为亨利的后续计划垫定基础。
只要让这两人亲眼见证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改良的可能性,以后如果把“红门二祖”亲自送去清国会发生什么?。
不过,信任的建立,光靠言语远远不够。
亨利深知,在“红门二祖”面前,任何虚张声势都将无所遁形。
他必须将承诺化作看得见、摸得着的现实。
“查尔斯,工厂法提案必须提前。”为了按照既定计划行事,亨利把查尔斯召到了白金汉宫。
“亨利,此举太过冒险!宪章运动者内斗正酣,工厂主们又虎视眈眈……”查尔斯解释道,“强行推进,恐生变故!”
“正因他们内耗,我们才要趁虚而入。”亨利转身,目光如炬,“抛出工厂法,既能分化激进派,又能稳固民心。至于工厂主——”他嘴角勾起一抹意味深长的笑,“我们可以先立法,后执行。‘过渡期’三个字,便是最好的缓冲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