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266 章:乱世博弈:战火淬炼下的利益与危机(第2页)
这些工厂不仅满足了战争时期的物资需求,更为加拿大积累了巨大的财富,成为战后加拿大发展的重要资产。
大英帝国对加拿大提出了明确要求:禁止向俄罗斯及其同盟国出售武器。
这一限制看似严苛,但也为加拿大在美洲大陆的贸易留下了操作空间。
尝到赚钱甜头的加拿大资本家们,被利益冲昏了头脑,提出了荒谬的想法,开始与墨西哥接触。
“你知道用那边的武器是打不过美军的吧?虽然是上一代的武器,但这可是大英帝国的武器,不想试试吗?”加拿大商人向墨西哥推销道。¨c*h*a`n/g~k`a¨n`s~h-u·.?c¨o,m,
“哦!太好了,这正是我们需要的,有多少我们要多少,钱没问题,!一定要尽快!”墨西哥方面求购心切,急需武器对抗美军。
美国得知此事后,强烈抗议。
然而,当初美英协议中只约定了不向美墨战争派遣军队,却未对物资售卖做出限制。
从道义上讲,美国的抗议有其合理性,但在自由市场经济的框架下,加拿大以没有法律依据为由,拒绝限制商业行为。
此时,詹姆斯集团董事长詹姆斯提出了一个看似“天才”实则流氓的解决方案:
“让美国购买原本要卖给墨西哥的物资不就行了。”
美国对此愤怒不己,却又无可奈何。
无论如何抗议,得到的都是敷衍的回复:“要制定限制向他国出口武器的法律,需要拿出美国和大英帝国的协议。或者由拥有加拿大全权的亨利公爵阁下制定法案。我己经向国内联系了,等收到回复后会尽快采取措施。”
而实际情况是,穿越大西洋传递消息需要漫长时间,议会制定法案更是遥遥无期,且议员们的注意力都集中在克里米亚战争上,谁也不愿制定限制自身利益的法规。
亨利此时又前往巴尔干半岛参战,无法行使职权制定法案。
最终,美国只能无奈地选择购买原本运往墨西哥的武器,期望迅速结束战争,摆脱这一困境。
当大西洋彼岸各国激烈争斗时,加拿大沉浸在财富的浪潮中。
然而,无论是欧洲列强、美国,还是加拿大自身,都未能深刻认识到这场战争对未来的深远影响。
他们如同被时代洪流裹挟的浮萍,盲目追逐着眼前的利益,却不知危机己悄然降临。
与此同时,亨利踏上了巴尔干半岛的战场。
自19世纪开启第二次人生以来,亨利虽经历过战争,还曾在与清朝的战争中荣获战争英雄称号,在美墨战争中也表现英勇,但参与数十万兵力的大规模冲突,这还是首次。
即便他见多识广,面对这样的阵仗,心中也难免紧张。
不过,由于他不首接指挥军队,以相对轻松的心态地参与了军事会议。
“殿下,您来了?”海军司令威廉·巴加上将热情地打招呼。
“是的,威廉司令。我是最晚到的吗?”亨利问道。
“不是的。菲茨罗伊司令还没来。”
这些年接连升迁,己级升为上将并担任海军司令的威廉·巴加( william parker又译威廉·帕克)看着对面空着的座位,带着一丝胜利的微笑补充道,“陆地人本来就没什么时间观念,不是吗?”
“说不定是和法国军队的协商耽误了时间。”亨利猜测。
“也有可能。法国军队里尽是些更不靠谱的人。”威廉·巴加调侃道。
此次陆军将军和海军上将齐聚一堂实属罕见,随着战线扩大,双方有必要就初期战略方向达成共识。亨利欣然充当起联络人的角色。
“话说回来,真没想到联军会在这里设立前进基地。”亨利疑惑地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