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275 章:太平天国(第2页)
“洪教主!洪教主!洪教主!”
“学习英国,打倒鞑子!”
这种排外与亲英并存的奇怪举动,不仅让清廷感到困惑,就连香港的英国总督查理义律也难以抑制自己的惊愕之情。
这些家伙要向大英帝国学习吗?
之前也曾向亨利亲王报告过关于这个“拜上帝教”洪秀全的情况,但当时亲王的回答是先观察看看。
总督也认为这些人以后可能会有利用价值,所以就先放着了,但说实话,他原本预计清廷很快就会镇压这些人。
不管清朝变得多么软弱,也不至于连地方上发生的民变都镇压不了吧。
然而,太平天国的势力却以一种让人觉得“开挂”一样的速度不断壮大,而此时又恰逢道光皇帝驾崩。/嗖?艘-小/税¢蛧/ ·追?蕞_歆`璋*結*
“看吧!上帝发怒,夺走了邪恶的鞑子皇帝的命。这是上天站在我们这边的确凿证据!”
对洪秀全来说,鞑子皇帝的死无疑是一个绝佳的宣战借口。
>>>金田风云起:太平天国起义的激昂序曲
1850 年 7 月,闷热的暑气笼罩着八桂大地,浓重得仿若能拧出水来。
在这令人窒息的氛围中,洪秀全与冯云山秘密潜藏在花洲山人村那略显偏僻却又充满神秘气息的一隅,正紧锣密鼓地部署着一场足以改天换地的起义大计。
洪秀全神色凝重,目光坚定地对冯云山说道:“云山,如今局势紧迫,是时候下达团营令了,各地的兄弟姐妹都在翘首以盼,我们必须让大家迅速集结。”
冯云山微微点头,目光中透着睿智与果敢:“教主所言极是,只是变卖田产并非易事,需得让大家明白此乃大义之举,为了我们共同的理想,为了推翻这腐朽的清王朝。”
团营指挥部设在金田村,这里成了起义筹备的核心枢纽,杨秀清、韦昌辉、石达开、萧朝贵、冯云山肩负重任,主持各项事务。
他们暗中派遣亲信,一路奔赴广东,将洪、冯亲属安全接至广西。
于是,团营令如同一道划破黑暗的指令,迅速传向西方。
韦昌辉出身金田富户,却毅然散尽家财;胡以晃本是官宦子弟,亦倾其所有;石达开年少有为,同样慷慨解囊。
周胜坤、余廷樟等一众豪杰,纷纷将毕生积蓄投入起义大业,金银钱粮如涓涓细流,汇聚成起义的雄厚底气。
各地的拜上帝会员听闻后,纷纷响应号召,毅然决然地变卖自家田产,男女老少共计约两万人,如迁徙的候鸟,从西面八方涌向金田。
抵达金田后,众人将携带的钱物尽数上交 “圣库”。在这里,“圣库” 如同一个温暖的大家庭,统一分配衣食,确保人人有饭吃、有衣穿。
起义军依军制整编,实行男女别营,严格的军事训练就此展开。
田间地头、村落屋舍,处处可见他们认真操练的身影。
老人们帮忙筹备粮草,妇女们赶制衣甲,青年们刻苦练习刀枪棍棒,
为即将到来的武装起义全力准备。
与此同时,金田、花洲、奇石、陆茵等地的僻静工坊里,炉火日夜不熄,铁匠们挥汗如雨,将一块块精铁打造成锋利的刀枪、坚实的盾牌,叮叮当当的敲击声在夜色中回荡,似是革命的前奏。
然而,清军察觉到了异样,妄图扼杀这场尚未燎原的星火。
1850 年 12 月 25 日,总兵周凤岐率领清兵气势汹汹地进犯金田。
面对来势汹汹的敌人,教众们毫无惧色。
石达开站在阵前,高声喊道:“兄弟姐妹们,杀光清妖!杀光鞑虏,保卫我们的天国,杀!”教众们呐喊着冲上前去,与清军展开激烈拼杀。
这一战,杀得昏天黑地,清军被杀得丢盔弃甲,毙敌 300 余人,清江协副将伊克坦布也在此役中丧命。
1851 年 1 月 11 日,这一天是洪秀全 38 岁的诞寿。
在金田那片热血沸腾的土地上,骄阳似火,映照着每一位将士充满期待与豪情的面庞。
天王洪秀全端坐在高台之上,神色庄重而威严,俯瞰着台下整齐列队的万千将士。